哈喽小伙伴们 ,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接触到世界级短线之王-迈克尔·斯坦哈特方面的一些说法,有的小伙伴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世界级短线之王-迈克尔·斯坦哈特的相关内容。
迈克尔·斯坦哈特:30年短线交易之王的12条方法论!
驰骋华尔街三十年,迈克尔·斯坦哈特(Michael Steinhardt)从寂寂无名的投资人成功蜕变为全球金融巨头,被尊称为“全球避险基金教父”,“世界级短线之王”。1967年至1995年间,旗下对冲基金年均收益几近27%,斯坦哈特也因此变身亿万富豪,并成为对冲基金行业规则奠基人之一,早在1993年,他就已登上福布斯富豪榜400强。
而他赖以成名的武器,就是短线交易,卖空和杠杆。斯坦哈特评价自己说,“如果只做长线交易,我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我总是见好就收。”
(资料图)
而能30年如一日的玩杠杆、做短线,没把自己埋进去,相反还交出了这份靓丽的业绩纪录,将他列入大师系列,也属名至实归。
事实上,在休整10年后,2005年,他又重新杀回华尔街,执掌智慧树基金公司,专做ETF和各类对冲投资。不到一年,规模从0增长到10亿美元,到2018年初,管理规模超过400亿美元。
在A股连续暴跌,回吐掉大半收益的当下,看看这位短线交易大师的心得是不是更会有所感触?
在股市中追求快乐的人生
他对投资的入门,始于在13岁的成人仪式上,父亲给了他价值5000多美元的股票。
“这个礼物像电流一样刺激了我。我被迷住了,不仅因为这些股票的价值巨大,而且因为它们的价值和波动背后有吸引我的东西。晚上睡觉时,我把票据藏在梳妆台的抽屉里,第二天早上醒来后,它们的价值可能就已经改变了。如果宾州迪克西水泥上涨1美元,我就有100美元的收益。”他在书中写道。
从此,斯坦哈特迷上了股票。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对股票的喜爱不可避免地让他对股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通过一切手段学习股票和金融市场的知识。
他清楚地知道将来要到华尔街去工作,一旦下定决心,从来没有想过其他的选择。他说:“那不是工作,而是一种乐趣。”“如果决策正确并得到了回报,观看股票上涨就是一种投机的快乐。”
他在16岁时获得了去沃顿商学院读书的机会,这成为他进入华尔街的敲门砖。
斯坦哈特说,在大学里学到最有用的东西是概率知识。统计学中如何求出概率分布,如何构造公式为股市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1960年代,斯坦哈特进入华尔街,他真正发迹是从1967年开始,当时他在利布·罗兹证券公司做首席分析员,进而认识了法因和贝科斯兹,三人一拍即合,共同筹资770万美元成立一家对冲基金公司,首年获利30%,次年获利84%。同期标普指数仅上涨6.5%和9.3%。
1969年末,公司的资本已经超过了3000万美元,三位合伙人都变成百万富翁。后来,法因和贝科斯兹相继离开开创新的基金,斯坦哈特独自管理依然战果斐然。
短线大师的投资风格
斯坦哈特被人称为“世界级短线之王”,他所感兴趣的不是华尔街的深度研究报告,如果你走进斯坦哈特的办公室,你会发现这里几乎看不到一张纸片。
但斯坦哈特每年付给华尔街卖方的交易佣金高达3500万美元,他花那么多钱不是为了得到一些“预言”,因为他当年自己在“出货”时也曾故意制造过类似的预言。
由于付了那些佣金,他会不断接到华尔街打过来的电话,向他提供一些可能有利可图的交易消息。“我们将调低对通用电气下个季度的盈利预期!”“花旗将调高巴西的信用等级!”
华尔街的一些公司影响力非常大,他们的看法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市场走势。当这些公司的主要分析师有新的想法时,斯坦哈特希望自己能接到“第一个电话”。
这倒不是因为这些分析师的观点一定对,但是,只要那些在斯坦哈特之后接到这些分析师电话的人认为是对的就足够了。
对于斯坦哈特这样一个短线投机者来说,当下正在发生或近期将要发生的事情才是现实。
“我有四五位交易员负责和80-90个卖方打交道,这样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利用华尔街的信息。如果只做长线交易,我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斯坦哈特说,“我总是见好就收。”
在斯坦哈特看来,这种短线投资的成功也并非完全赌运气,也需要建立在长期的基础上。
之后,斯坦哈特再没有长期投资过,他认为他的钱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他把自己的短线交易总结了12条方法论:
1.最困难的事情就是鼓起勇气去挑战时下的主流思想,去形成跟主流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去赌这个观点。
难点在于投资人不应该用对自己业绩的评价来衡量自己,而是应该用市场的公正指标来衡量。市场有着自己的世界。从短期的、情感的角度来讲,市场永远是正确的。
2.朱利安•罗伯森一样,要常常采用逆向思维。我们的成功大多来自我们形成的,明显区别于市场共识的不同观点。我们在市场快要到顶的时候面对多头势力的狂热做空,在市场底部的极度悲观中做多。
3.我从来没持有任何一只股票达10年之久,但我有过持有一些非常好的公司10分钟的特殊经历,而且获利不错。
4.做空需要克服自己正站在魔鬼一边和美国、母亲们以及传统价值观作对的怪念头;而且可能的损失是100%。
5.我将我的角色看成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资本回报,而不是拘泥于一种特殊的交易风格。我每天都问自己风险报酬率是否符合要求。我基于基本面的长期前景选择长线投资品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必须持有这些头寸到一定的时间。
6.做空时,我的目标是那些最有名气的上市公司,这些股票最容易投机过度。
7.犯错要尽早,下了决定立即实施,并不停地校正该决策。
8.永远做你喜欢的事来营生,走这样的路,你的执著才能够确保长期成功的幸福感,而非短暂投机后的空虚。
9.保持相对机敏,要随时研究可能带来财富的一切领域,要比别人更早感知大势的变化。
10.许多信息都是无用的,关键是,怎么把握现有的信息,把焦点集中到最重要的问题上。
11.永远相信你的直觉,经验是一种财富,不得不承认,直觉也是经验的累积,关键是如何在直觉和经验间取得平衡。
12.不做小投资,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冒险投资的时候,要确保回报足以补偿支出。
斯坦哈特28年27%的年均收益率证明,短线操作也是一种可以长期赚钱的投资方法,当然,六里在这也要提醒,这不是谁都可以上手操作的,每个人都要找对适合自己的方法。
同时他的公司也是最早一批敢于做空的基金公司。但这份成就感也不可避免的带来巨大压力。
据斯坦哈特回忆当时的情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市场持续下跌,经纪人打电话希望他买回股票平仓。而他拒绝,继续持有空头头寸,耐心等待更低的价格出现再平仓。
这期间,就连那些从他手里拿走大笔佣金的经纪人也开始憎恨他,因为在别人都亏钱的时候他在挣钱,公司的管理层抱怨空头卖家把他们的股票搞得一团糟,人们开始说他贪婪、傲慢。
到1993年年底,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美联储调高利率,这让斯坦哈特和其他的杠杆债券玩家措手不及。
而他持有的新兴市场债券崩溃,更是雪上加霜。祸不单行的是,斯坦哈特的公司此时被指控参与垄断两年期美国国债市场,1994年,斯坦哈特对冲基金亏损超过30%。
斯坦哈特回忆这段经历时表示,他对自己能力过度的信心,使他认为自己能够征服全球大部分市场,他忽视了自己的极限,这是导致失误的重要原因。
很长时间里,斯坦哈特自认为专长只在股票,但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投资环境却为他投资债券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但对他而言,全球债券市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并无明显优势可言的市场。
带着沉重的反思,55岁的斯坦哈特迎来了自己隐退前的最后一次辉煌。1995年盈利到26%,挽回了大部分损失,这样的业绩为斯坦哈特的隐退提供了条件。
他曾这样说过,“对我来说,英雄应该是非洲圣人施韦泽博士(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科学家爱因斯坦和以色列总统大卫·本·古里安这样的人,他们不富有,但他们让世界变得富有,而我一直是在帮富人,包括我自己变得更富,这当然不是罪过,但也绝不高尚。”此后,他一直积极从事公益慈善活动
——END ——
标签: 短线交易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