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证券资讯 >

全球通讯!小鹏发布扶摇架构,立下「最狂」 FLAG:保持三年技术领先!

2023-04-17 12:13:41 来源:第一电动

新造车当中,各家车主特点不一。小鹏车主的特点是对小鹏汽车的技术有着「蜜汁自信」。

而从今天起来,这样的「蜜汁自信」可以再上一个台阶了。


【资料图】

何小鹏在今天下午时分发布了小鹏的「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同时立下一个最强的 FLAG:凭借过去五年累积 100 亿投入而来的「扶摇」,将让小鹏汽车在技术上保持三年领先,成为十年后笑到最后的八家车企之一。

在未来的五年里,小鹏还将投入超过 300 亿,也就是过去五年投入的三倍,进一步推进整个架构的研发。

何小鹏甚至表示,他们家的智能驾驶是遥遥领先的,即使是特斯拉 FSD 在美国的表现,也不如 XNGP 在国内的表现。

在发布会之后,我们还参加了一场小规模群访,七嘴八舌询问何小鹏关于扶摇、关于小鹏汽车的一切问题。

所以,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小鹏的扶摇,它是什么?意义在哪里?又能带来怎样的改变,以及最关键的小鹏之变,它能否是鲲鹏之变?能否扶摇直上?

一、何为「扶摇」?

什么是小鹏的「扶摇」?

「扶摇」架构的全称是 SEPA(Smart Electric Platform Architecture)2.0 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

为什么是 2.0 呢,因为 SEPA 架构已于 2019 年在小鹏 P7 上首发,2.0 可以视作时隔四年的一次升级。只是,这一次被赋予了一个有意义的名字:扶摇。

总的来说,扶摇是集小鹏多种领域自研技术之大成,整合而成的一体化架构,涉及产品开发、技术迭代、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

至于什么是「有意义」?

因为「扶摇」可与李白笔下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产生互文,这背后潜藏着小鹏腾风而起的野望。

聊完意义,我们接下来谈技术干货,用几个关键词,快速讲清楚。

1、全域 800 V

请注意,这里在 800V 之前,加了两个字「全域」。「全域」的意思,表明小鹏的 800V 说的不只是电池电控,也包括电驱;不仅是车端,也包括桩端、网端。

1.1、4C

电池的 800V 相对耳熟能详,在小鹏这里,指的是扶摇架构下的车型,将标配全域 800V 高压 SiC 碳化硅平台,而基于该平台打造的车型将标配 3C 电芯,也可兼容 4C 电芯。

其中,3C 版本峰值充电功率 320kW,峰值电流 480A,10-80% 充电时长为 20 分钟,支持最快充电 5 分钟补能 130km+;4C 版本则可实现 480kW/670A 的充电能力,10-80% 充电时长则为 15 分钟,车桩结合可实现最快充电 5 分钟补能 200km。

目前,小鹏 G9 的 650 版本已经支持加价 1 万元选装 4C 电池包。

从疗效来看,扶摇架构车型不仅能在小鹏自建超充体系内实现上述最大充电速度,而且在第三方充电桩,也可以拿到最高 180kW 的充电功率。

这就有点厉害了,你可以看成是小鹏的「加压充电」,也意味在公共桩体系内,小鹏车主将拥有因独有技术而获得的「特权」——补能效率会是其他车辆的两倍。

作为参考,其他车辆在第三方充电桩能达到的充电功率....100kW ?

1.2、3 公里

说完电池,接着说网络,也就是小鹏的超快充网络,尤其是支持 480KW 充电功率的 S4 超快充桩。

本月初,小鹏披露,小鹏的 S4 超快充站已上线 186 座,覆盖 91 个城市。而在今天发布会上,小鹏宣布,2023 年内,小鹏计划建成约 500 个 S4 超快充站,免费站点对核心城市车主的 3KM 补能生活圈覆盖率为 85%、全国车主覆盖率为 80%。

这是一个极其有雄心的计划。但小鹏的计划其实还不止于此。早在去年八月,小鹏就给出了超级补能体系的长远计划:到 2025 年,小鹏要建 2000 个超快充站,「一万几千多」根超充桩,兼顾车主「诗与远方」的补能需求,详情可看我们此前的报道《淘汰混动?小鹏发布 480KW 超快充,到 2025 年再建 2000 站 10000 根桩》。

至于超充站建起来难不难,贵不贵?何小鹏在随后接受我们提问时表示,其实不难、不贵,跟普通桩差别不大。

「我真的是有点疑惑,我来告诉大家,我管这条线,无论桩的成本、还是建的成本,都没什么挑战。」

1.3、92%

92%,这是全域 800 V 的另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指向的是电驱。

小鹏今天表示,「扶摇」架构还包括 800V 的 XPower 电驱。关键指标两个:97.5% 的电驱系统最高效率、92% 的电驱系统综合效率。

对用户而言,综合效率每提升一个点,同等条件下,续航可以提高 2%。

2% 相当于什么?如果车辆续航为 700 公里,增加 2%,就是 14 公里的续航。

他们甚至还横向对比一下,某头部美系纯电品牌的电驱系统综合效率为 91.35%。这个,指的是特斯拉了吧。

再列一列核心技术和「疗效」吧。

800V XPower 电驱支持自适应电机升压匹配充电、智能电机主动加热、智能主动脉冲放电,搭配上 X-HP 智能热管理系统,可实现 -30℃~+55℃ 的超宽温区;车辆的冬季续航能提升 15%,保障充电功率提升 90%,电池散热能力提升 100%。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全域 800V 的意义,我们认为是「效率」,把每一 kW、每一 kWh 算到极致的效率。

2、三大智

全域 800V 主要针对车辆的动力补能,而在智能体系这一块,则由 X-EEA 3.0 电子电气架构、XNGP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和 Xmart OS 车载智能系统构成。我们把它称为「扶摇三大智」。

首先,是基石,或者说带宽——X-EEA 3.0 电子电气架构。

作为扶摇架构的一个子集,它包括数据技术平台、整车软件平台和硬件架构平台三大部分。

从小鹏的披露来看,这套电子电气架构可使整车的综合研发成本降低 50%、智能体验迭代周期缩短 30%,极速 OTA 速率提升 300%。

这个架构已经有了落地车型,就是去年发布的小鹏 G9,当时,小鹏声称,X-EEA 3.0「领先行业一代」。

其次,是智驾。

在小鹏这里,主要指的是 XNGP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包括自动驾驶智算中心以及 XNET 深度视觉神经网络算法。

从今天的发布会来看,「扶摇」架构与 XNGP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关系则相互构建的。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前者也可以促进后者的进化。

关键信息是:凭借「扶摇」架构,XNGP 的综合研发效率可提升 30%,⻋型适配成本降低 70%。

至于「扶摇」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此前已经有所披露。简单说,拥有 600 PFLOPS 算力,可将自动驾驶模型训练效率提升 602 倍,能帮助 XNGP 每年提升一年「驾龄」。

此外,就在 3 月底,小鹏汽车已经向 G9 Max 版及 P7i Max 版车型开放了 XNGP 第一阶段能力,里面正式推送了深度视觉神经网络 XNET——这应该是国内的第一家。

在 XNGP 上,小鹏立下的「FLAG」是:2023 年实现高速场景每千公里接管次数小于 1 次,2025 年实现城市场景每百公里接管次数小于 1 次。

最后,说下 Xmart OS 车载智能系统。

互联网出身的何小鹏,对于 ChatGPT 有着天然的敏感。

所以,在发布会上,他说「扶摇」架构的助益是能让 Xmart OS 拥有「GPT 般的大脑」,可以实现「快且自由」的车载语音交互形态。

这么说可能比较抽象,我们用一个人机共驾场景的具体案例来阐释:

当你说「我快没电了,帮我想想办法」时,小 P 根据环境会调整车机模式、空调模式、屏幕及灯的亮度,并帮你查找最近充电桩。

这就是 「 GPT 般的大脑」。颇令人期待。

另外,「扶摇」架构可以使座舱软件适配成本降低 85%,语音综合研发周期缩短 50%,语音对话服务成本降低 50%。

3、整车制造

整车架构,是今天最出人意料,也令人惊喜的部分。这种感受的前情是,在整车架构上,小鹏此前的披露是零散、不成体系,甚至令人担忧的。

而这一次在「扶摇」架构,关于整车部分,小鹏谈了许多。

譬如,「扶摇」架构采用了国内首个前后一体化铝压铸技术,最大压铸力达到 1.2 万吨,可实现一次压铸成形,整车扭转刚度提升⾄ 42000N·m/deg,⽐传统⻋⾝提升 50%,提升车辆安全性。

横向对比下,同样使用 CTB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的比亚迪海豹,车身扭转刚度为 40500N·m/deg。

在轻量化方面,⼀体压铸⼯艺还可将传统⻋⾝ 300 多个零部件整合成 2 个⼀体压铸铝合⾦零件,⽐传统钢⻋⾝减重约 17%,从而提升续航,也为车身形态的灵活设计打下基础。

又譬如,「扶摇」架构也会采用电池⻋⾝⼀体化技术( Cell Integrated Body),电池包上盖可当作⻋⾝地板,能节省 5% 的垂向车内空间,电池包均按 IP68 防尘防水规格设计,在此基础上,整车还拥有 80 吨侧碰抗压能力。

「扶摇」架构可兼容多种悬架系统,兼容多种车型,轴距带宽覆盖 1800mm-3200mm,可拓展三厢轿⻋、两厢⻋、运动轿跑、休旅⻋、SUV、MPV、⽪卡等多品类⻋型。

嗯,皮卡?

此前,小鹏整车制造平台主要有 E 平台和 D 平台。D,就是 David 平台,诞生了代号为 D20 的小鹏 G3 和代号 D55 的小鹏 P5;E,也就是 Edward 平台,诞生了代号 E28 的小鹏 P7,代号 E38 的小鹏 G9。

此外,还有 F 平台,这个平台的第一款车型是 G6。计划中的 7 座 MPV 车型,内部代号则为 H93,基于 H 平台打造,预计 9 月量产。

我们的理解是,「扶摇」架构可以兼容 E、F、H 以及未来推出的全新研发平台。

何小鹏说,基于「扶摇」架构打造的新车,大约会有 10 款左右,具有效率快、质量高、成本低的特点。

上述体验和效果最终都会落实在产品终端,再溯源到生产端——小鹏的规划是,到 2025 年,将⾃有包括肇庆、⼴州及未来规划中的多座⼯⼚,这些工厂都将逐步通过技改、升级,最终全⾯适应「扶摇」架构。

4、极致效率

前面连缀式的各小节,都是对「扶摇」架构的拆解,以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如何形容「扶摇」?

官方的说法是,「扶摇」架构的背后,是历经五年的探索,以及超过 100 亿元的研发投入。但在听完这场发布会后,我们认为其实就是四个字:极致效率。

譬如,在扶摇架构的加持下,小鹏的新车型研发周期将缩短 20%,基于架构部分的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能达到 80%。

而这种极致效率的背后,是小鹏更明晰的品牌定位、更完善的技术逻辑和企业发展逻辑。

也正因为此,我们近期正在预热的小鹏新车 G6 颇为期待。

这款纯电中型轿跑 SUV 拥有「超智驾」的标签,将亮相上海车展,年中正式推出。

之所以期待,是因为技术固然重要,但比拥有技术更加重要的是将技术转化为用户体验。

我们想看看,在 G6 这款车上,「扶摇」架构是不是货真价实的「全域智能进化架构」,又能否如官方所言——至少保持三年的技术领先。

二、生死线

除了 3 年技术领先的 FLAG,发布会上,何小鹏还给出了两个预测:35%、300 万生死线。

35% 的背后,是小鹏对下一个五年的期望,即到 2027 年,新一代智能汽车渗透率达到整个中国市场行业的 35% 以上。

他还提到 32 进 8,意思是,车圈在踢全球的世界杯,从现在开始的一个新的十年里,主流车企会只剩下八个。

过去,车企差异化的点是品牌,是文化,其他的层面差异化很小。但是,智能汽车出现后,车企的差异化会被显著拉大。能力差异会让这个赛道的玩家迅速集中,也就是八强。

对于这八强,何小鹏认为,「三五百万是基础」。也就是说,到那个时候,如果汽车企业在全球没有三五百万的量,是「活不下去的」。甚至他认为,三百万是中高端车型的生死线,中低端车型需要 500 万。

在这样不可逆的变革与趋势中,小鹏要怎么力争八强?何小鹏认为,要想 32 进 8,要有三个能力。

首先是一套全新的架构,能够在成本效率、体验和全球化上面做到很好的平衡。然后,在底层,要有一个很强的、全球化的组织管理体系。第三个是营销力,面向全球实现营销,最后实现有规模的硬件和有规模的软件。

在何小鹏看来,这三个能力,是成为下个十年八强车企的必要条件。何小鹏说,现在他不好说是那八家,但他知道哪些不会在这八家中,但他不会说。

其实,从今天的群访来看,生死线不仅是年销 300 万台的规模,还在于智能能力的差异,尤其是在智能驾驶上。

虽然,这样的判断近期以来不乏反对的声音。但何小鹏坚定相信,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化将彻底地改变汽车行业。

在他看来,智能电动汽车管家有两个挑战:一个是电池车比汽油车贵;一个是智能的比非智能的贵。但五年前,没有人能想到现在的电动化浪潮;而在智能化上,同样会如此。「有五年,足够了。」

当然,他不否认当下智能化遇到的问题:成本高,能力不够。

譬如,当下的高阶智能驾驶,主要就是高速领航辅助与自动泊车。但这两类场景只占到用车场景的 10%。依然还是 L2 ,体验上的差异并没有那么大。但如果做到 100% 的场景下智能驾驶都可用,用户的体验就会截然不同。

何小鹏说,他们最近正在发布的 XNGP,与当下一些 L2 的体验已经有巨大差别了,而他们的目标是「明年上半年做到从家到公司的领航驾驶,绝大部分城市都可以。以前说了无数次,但没有人做到了。」

所以,他才把「因为自动驾驶会引发巨大变化」的时间点,设在了明年下半年,包括能力,也包括成本的下降。这个巨大变化,指的是购车不仅考虑品牌、大小等等,还会将智能作为一个关键因子。

这里插入一个小故事。

今天,其实有两家公司,都在宣称自己在智能驾驶上遥遥领先。我们问何小鹏,怎么判定一家公司的智能驾驶是真遥遥领先呢?

何小鹏笑着说,有技术层面的,有市场层面的。但最关键的还在于用户能够在多少场景下使用,以及口碑如何、渗透度、活跃度的情况怎么样?当然,还有成本,能否用 30 块钱做出别人 100 块钱才能做出的能力。

何小鹏说,六月前后,他们会上一版重写的 XNGP,目前测试的结果是高速公路 1000 公里的接管在个位数。在城区也能实现从家到公司的领航辅助驾驶,城区 100 公里的接管次数也能控制在个位数,甚至 1 次。

在何小鹏看来,「能源的变革,加上信息的变革,才是科技。」而生死线,也在于这两者的结合上。

三、小鹏之变

「扶摇」背后,是架构的演变,也是小鹏的新变。

这个新变,正如此前所言,我们期待用「G6 之变」来验证。但在这篇文章内,又该怎么看?

先用「P7i 之变」来窥见一下。

P7i 之变,其实要追溯 G9。

去年 G9 上市,之所以引起大量用户不满,一方面是 SKU 混乱,另一方面是车型定位的不明晰,以及对小鹏「智能科技」标签的搁置。

这也导致 G9 上市引发剧烈争议。最让鹏吹无法接受的,是最初售价 30.99 万的 570G 车型几乎没有任何感知硬件,甚至不支持基础的 ACC、LCC 等功能。

如果把主打智能和科技的配置都选上,价格就逐渐走高,带来的结果是用户的拥车成本上涨,而这与小鹏一直高举的「科技普惠」旗帜是相悖的。

这种相悖,站在小鹏的角度来看,存在「壮志不能酬」的隐忧,对于车主而言,则是一种品牌认可度以及期望值的落空,这对于一个新势力车企而言,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消耗。

虽然 G9 在极限 48 小时内进行了价格配置调整,挽回一些局面。但它依然让小鹏进入了一段为期不短的空窗期,甚至是寒冬期,直至今年三月。

3 月 10 日,全新的 P7i 上市。鹏吹们发现,小鹏的确落实了反思,带来了「新变」。P7i 只有四款配置,且款款都有很强的「智能」、「动感」的标签。

P7i 不再有低智能甚至无智能「丐版」车型。所以大家发现,虽然起售价高了,但高得物有所值,衡量下来,达到了「加量减价」的效果。

P7i 的「新变」是过往,是「小鹏之变」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在今天这篇文章中,我们还想谈谈「小鹏之变」的第二层:市场和传播之变。

在这场发布会之前,小鹏发出了一组自嘲漫画。虽然何小鹏转发时鼓励了一下,但还有一台的 G3 的我,必须要说....客气一点吧:这个自嘲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

举个例子,我们曾经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个科普小鹏 G9 4C 电池的帖子,评论区提及 4C 电池在冬季续航方面的优势,说道 4C 电池可实现零下 20 摄氏度的低温下能量保持率高于 85%,而普通锂电池在 65% 左右。

这个帖子下面有人跟帖询问:「这么牛吗?厂家怎么不宣传?」

再举个例子, P7i 上市时,社群中有鹏友吐槽,说小鹏汽车是「执拗的技术男」,不善于表达。

举这两个例子,啥意思呢?

就是在「扶摇」之前,小鹏真的没有将主打的技术和特色掰开了、揉碎了传输给用户,诸如 800V、智能驾驶等等,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枯燥的数字,会给一部分用户带来空茫感,就像编码解码的游戏,编码不到位,解码就无从谈起。

因而「扶摇」发布本身,从这个角度出发,其实也是一种「新变」。

这就类似于比亚迪的「云辇」和「易四方」、蔚来的「可充可换可升级」、通用的「奥特能」等等,虽然还不能说家喻户晓,但终究给出了自己的标签。

有了这个标签,鹏友在「自来水」时,总算有了一个「官方文档」。

但,这还不是「小鹏之变」的全部。

它的第三层,是组织架构之变。

在去年的三季度电话财报会议上,何小鹏曾表示,「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做了深度战略复盘并做了相应的组织架构调整。」组织架构调整已经在陆陆续续的人事变动消息中体现。

写在最后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讲的是「扶摇」架构的构建,和小鹏长期战略的转变。

这些讨论审视了过去,也在探知未来的走向。

燃油车有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这三大件,电动汽车则有电池、电机、电控和底盘,「扶摇」架构涵盖以上,并且包含更多关于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布局,是小鹏自我梳理和明晰初心的举措。

「扶摇」架构发布,G6 和 MPV 将推出,超级补能体系完善,800V 上车、XNGP 正式推送、小鹏的品牌力和产品力将得到更充盈的诠释。

何小鹏说,2019 年最难的时候,小鹏汽车账面上只有几个月的钱;当时,如果不做 P5 做了其他车型,可能就只有一个月的钱。虽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小鹏有一阵子的低潮期,但财务是健康良好的。而在经历几个月的组织机构变化和深度思考后,他举得小鹏是幸运的,早早就发现了问题,并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信心大振。

最后,问题丢给你们,大家觉得,小鹏能够凭借「扶摇」架构,实现鲲鹏之变,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吗?能成为 2030 年最后的八家车企之一吗?

评论区见。

(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