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总有小伙伴问小编怎样解读人民币“破7”?是什么,小编为此在网上搜寻了一些有关于怎样解读人民币“破7”?的知识送给大家,希望能解答各位小伙伴的疑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5日,人民币“破7”了。
持续一年多的中美贸易战让这个门槛迈过去了。
央行负责人日前在回应人民币“破7”时表示,这是“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所致,这个“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更多信息请参考文章结尾)是指美国,而“对中国加征关税”则毫无疑问是因为特朗普政府。
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中,市场供求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也就等于说,目前中国对外出口遇到了困难,具体说就是中美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过去20年间人民币总体走强,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这段时间是国家财力高速增强的时期。而在这其中,对外贸易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
人民币对美元“破7”,对居民、企业难免产生心理影响,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冲击。那么这种心理冲击会否带来金融投机?央行是有担忧的。因此,央行负责人告诫,要专注于实体业务,不要将精力过多用在判断或投机汇率趋势上。
实体业务,其中大头就是制造业,这也是对外出口的主干。可是,受目前中美贸易战升级的影响,对美出口已经受到严重阻力,而整体对外贸易想不受影响难度极大,而这种状况会反过来直接影响企业对实体业务的关注。
可是,这就如同打仗,交战没有停息,仅仅因为一方子弹没了就能停止战斗吗?这已经不是一方情愿所能左右的事。
而就在此时,人民币“破7”了。
“7”既然曾经是心理门槛,说不想守显然是在淡化,目的是不希望人心和市场出现太大波动。
因为贸易战冲击,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外汇收入减少,美元少了自然导致人民币的兑换量减少,需求减少了,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也就在所难免。
可是,中国过去一直竭力“守7”,即便在贸易战开始后,中国仍然向外界传递这样的信息,表示不会以货币贬值来应对贸易战,显示中国不希望看到贸易战演变成金融战。
中国这样做是明智的,也是通盘考虑的结果。当时新上任的央行行长易纲作上述表示时,外界分析认为,这表明北京一方面不想额外增加中美谈判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深知,贬值虽然短期内会促进出口,缓解美方加征关税带来的压力,但同时有可能激发中国资本外流,很可能得不偿失。
事实上,由于贸易战持续升级,人民币贬值压力在去年下半年就显现出来并逐步增大。为此,央行采取稳定汇率措施,使人民币没有继续下跌,停在“7”的关口前。
人民币“破7”,特朗普当然不会就干看着,5日当天美国就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
对于美国此举,中国立即作出反应,中国人民银行6日发表声明,对美国财政部的决定表示“遗憾”,认为这一标签不符合美国自己制订的所谓“汇率操纵国”的量化标准;新华社接连发表时评《荒谬逻辑尽显霸凌本色》、《美方用“汇率操纵”施压中国绝不会得逞》,对美进行严厉批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指出:“中国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机制上人民币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不存在‘汇率操纵’的问题。”
根据1988年的《贸易和竞争力综合法案》和2015年的《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执行法》,如果主要贸易伙伴国符合以下三个标准,将被美国财政部列为汇率操纵国,即对美国贸易顺差超过200亿美元,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超过2%,以及单边汇率干预金额占本国GDP比重2%以上,且持续时长超过6个月。
如果一个经济体满足以上三个标准,则被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如果只满足两个标准,会被列入观察名单;如果只满足第一个标准,但该经济体对美国的总体贸易逆差贡献较大,也可能被列入观察名单。
2019年被美国财政部列入外汇观察名单的有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德国和瑞士。但是,自1994年以来,在25年内都未有国家获此认定。8月5日,中国被美国宣布为汇率操纵国。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美国财政部通常每半年更新一次名单,今年5月提交报告时还未将中国列入名单,但是仅过了三个月后,就突然宣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英国BBC的分析文章认为,美国的这一突然举动表明,汇率问题已经开始“武器化”,而这恰恰是在人民币“破7”之后。
凯投宏观资深中国经济分析师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认为,中国央行即使没有直接干预人民币贬值,也有效地把汇率“武器化”了。这意味着,在贸易战持续升级的前提下,中美正在拿起货币这一带有风险的武器。
那么,对中国来说,被美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后果是什么?
通常来说,这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将面临美国的制裁。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8月5日在一份声明中指出,美国政府认定中国在操纵人民币汇率,称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消除来自中国的不公平竞争。
不过,美国所谓的制裁被普遍认为是象征性的。因为按惯例,当美国财政部把一个国家列为汇率操纵国,下一步通常是两国间的谈判,而目前贸易谈判已经持续一年。在贸易战早已开打并且持续升级的情况下谈制裁,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姿态。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文章认为,如果货币成了武器,这场最初只是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纠纷的冲突,就会进入一个新阶段,全球经济都会受到冲击,亚洲以出口型经济为主的国家将首当其冲。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在人民币“破7”、美国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之后,中国试图与本届美国政府通过谈判来结束持续一年多的贸易战已基本无望。
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是一种国际贸易理论,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贸易保护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表现方式主要有:出口补贴,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中国贸易保护
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和产业方面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但科技水平和科技转换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综合国力还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条件地全面地开放市场,让发达国家的商品占领我国市场,对消费者来说暂时可以得"物美价廉"的商品,但从长远看必然会冲击中国的民族工业。那么,如何从中国基本国情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现实出发,如何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我国的科技水平、资源、产业结构等情况出发,把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两种政策结合起来,制定更加科学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对外贸易政策,面临的一项任务。笔者认为,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应是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实行适度保护贸易政策。适度保护贸易政策对我国有关行业和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使国际竞争限制在中国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并逐步向WTO所要求的国际惯例接轨,这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与国际市场保持有机联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在内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采取程度不同的贸易保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有充分理由实行适度的保护贸易政策。适度保护贸易政策,开放是前提,贸易保护是在开放基础上的保护。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深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和范围,成为衡量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要想发展自己的经济,就必须逐步开放市场,把中国的市场纳入到整个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中去,而不能独立于这个体系之外,并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培养它们在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国内幼稚产业采取动态的保护措施,对在国外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和产品,实施鼓励出口措施,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标签: 人民币未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