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名为“这条小鱼在乎”的奖助学金,在网络上刷屏,打动无数网友。它是由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宁夏支教点设立的一个奖助学金。
(相关资料图)
这个奖助学金奇特的名字,来源于一则“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大海边,潮水退去之后,一个小男孩把困在岸边小水坑里的小鱼捡起来,扔回大海。有人问他,这么多的小鱼是捡不完的,太阳一出来,它们没几天就死了,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小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厦大昨天说,厦大研究生支教团一直用行动讲述“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从1999年起,厦大研究生支教团开始了跨越2000多公里的支教,这届学生完成一年的支教后,下一批学生继续上。
校方说,截至目前,厦大有24届共345名队员赴宁夏支教,他们的足迹遍布宁夏海原县、隆德县、彭阳县、闽宁镇等地,年复一年,讲述着“一条小鱼”的助学故事。
“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曾是联合国对宁夏西海固的评价。气候干燥、嘴唇开裂、间歇性流鼻血、缺水、少食、停电……这是24年前厦大首届支教团遇到的情形。没有电灯,支教团成员点着蜡烛深夜备课;没有公路,他们手脚并用,跨越一道又一道山峁。
除了到当地学校当老师,厦大研究生支教团还募集“一帮一”助学金,目前为止已募集约1300万元,累计资助近2万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超过5000名孩子留住求学梦想,救助两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厦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深夜点蜡烛备课。(支教团 供图)
【链接】
现实版《山海情》
他们是其中一员
本报记者 佘峥
两年前的热播剧《山海情》中的“厦大高材生”郭闽航真有其人,原型就是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等援宁支教青年志愿者。
《山海情》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在福建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在剧中,“厦大高材生”郭闽航怀着一腔热情自愿调到玉泉营的移民小学当老师。昨天,厦大再次“认领”了郭闽航——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直都是现实版《山海情》的其中一员。
校方还说,被厦大研究生支教团帮助过的一对姐妹马小花和马玲玲,从宁夏西海固考入厦大,毕业后,她们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继续讲述“一条小鱼”的故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