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证券资讯 >

月满法师:神异而癫狂的金华猪头和尚是定光佛?|金华佛教与江南文化学术研讨会

2023-06-25 08:49:52 来源:凤凰网

编者按:2023年6月24日,由金华市佛教协会主办,金华积道山天圣禅寺、浙中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之江问道,文润浙中——浙中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成立揭牌仪式暨金华佛教与江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山川秀丽,人文荟萃的金华召开。金华积道山天圣寺住持月满法师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浙江金华猪头和尚行迹考述及其意义探析》的学术演讲。月满法师论文中阐述了浙江金华、衢州一带著名的神异僧人、被称为定光佛化身的猪头和尚的一生行迹,再现了猪头和尚的历史行貌。并通过对定光佛现象的分析,探索佛教中国化、民间化的一些特色。凤凰网佛教文化摘录月满法师论文主要观点如下:

月满法师学术演讲现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月满法师发表主旨学术演讲

猪头和尚,是浙江金华、衢州一带的著名的神异僧人,被称为定光佛化身,其神异而癫狂的行迹与杭州灵隐寺“济颠”齐名,自宋代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猪头和尚行迹

猪头和尚,其名得之于北宋浙江金华、衢州一带的民间。从叙述的文本时间探究,这个名词最早可能出现在唐代,而且和六祖慧能有些关联。明嘉靖《南雄府志·方外·唐》载:

七真僧与六祖同时追五祖,衣鉢内一僧坐化于报本寺前;井中一僧专吃猪头,名猪头和尚,亦坐化。陈氏兵兴,真像尽废。(注释1)

南雄,位于江西省最南端,与金华、衢州相距甚远,两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部明代的地方志,记载的是用宋朝的方志或者宋史地理志等解释唐代的事情。文中发生的事件,并没有更具体的、或者更具说服力的内容支撑猪头和尚的行迹,所以在此仅作陈述,不做赘言。

其行迹故事从记录者的时间探究,较早见于宋方勺《泊宅編》卷中的记载:

婺州有僧,嗜猪头,一噉数枚,俗号猪头和尚,莫测其人。祥符寺转藏成,僧俗设斋以落之,一僧丐斋。众见其蓝缕,不加礼拂袖而去,或曰:此猪头和尚也。使人邀请,指大藏曰:“我不转此藏亦不转。”众闻其语异相,率自追之,僧曰:“要我转更三十年。”去竟不顾而去之。三衢之守馔猪头召师食,自窗牖窥之,见一鬼从旁食,师无预焉。守以告之,师寻坐亡。衢人奉香火,良谨有祷,辄应。一日见梦于人曰:“吾将还乡矣。”盖自师之出至是恰三十年,寂无施金转藏者,故老忆师言,相与备礼,迎师真身归至藏院。郡人辐凑,日获数千,此寺斋供遂为长堂。予时侨寓亲覩盛事,因閲师辞世颂知是定光佛也。(注释2)

方勺,字仁盘,婺州(金华古称婺州)人,后迁居湖州,生卒年不详。《文渊阁四库全书》记载其生活在大概公元1100年左右,是最早记载有猪头和尚行迹的文人。此段文献除却神异的部分,大概可以看到猪头和尚与金华祥符寺有关联,至于后世地方志和民间传说,言其在祥符寺出家,尚待考证。祥符寺,从地方志中有两处,分别位于金华和衢州,明万历《金华府志》记载:“祥符寺,在府治西二百九十步,旧名法幢。晋义熙八年(412年)建,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改今名。”(注释3)其中“盖自师之出至是恰三十年”一句中的“出”,可以是出“祥符寺”,也可以纸出“金华”,所以,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猪头和尚是在祥符寺出家。但方勺作为本地人,其相关的部分记录还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比方勺稍晚的南宋理学家林希逸(1193-1271年)的《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十《慧通大师真身阁记》所载的猪头和尚行迹更为具体,兹取片言:

金华大师,名志蒙,生金华徐氏。初以永福怀悟为师,三乘教典不学而通。常披锦绣衣去来闤闠中,里人呼以小舅,师亦自称曰:姊夫。得钱于市即买猪头以食,故号为猪头和尚。时言吉凶皆验……人莫之测,周游其乡三十年。景德丙午始居衢之吉祥院,即今天宁也。衢人尊信之,甫旬浃沐浴书偈而化,危坐七日异香不息,遂以真身为阁奉之。远近奔凑事之如生,旱涝之祷随应。清献赵公尝为之赞,以散圣目之信矣。元符己卯勅赐慧通大师实曹守公辅所请。(注释4)

由上可知,猪头和尚,俗家姓徐,名志蒙,具体生年不详。从其周游三十年后的景德丙午年(公元1006年)推测,其出生时间仅能限定在公元976年之前。其圆寂坐化的时间也应该在景德丙午这一年之后,即公元1006年之后,在衢州吉祥院坐化,自称为定光佛。文中指出其师为“永福怀悟”,当时金华城内有永福寺,即俗称的“塔下寺”,亦名“密印寺”,寺有遗址,曾在五十年代发掘寺院遗址内的“万佛塔”基,出土文物颇丰。以永福之名,其师或为永福寺僧。吉祥院即今衢州天宁寺,明天启《衢州府志》载:“天宁万寿禅寺,县治西华丰楼,后梁天监三年卧云禅师创,名吉祥。唐元宗朝改开元。宋改今额。”(注释5)宋元符己卯,即1099年,猪头和尚被赐封为慧通大师。

二、猪头和尚真身考

猪头和尚圆寂以后,其真身的供奉地点出现了两处。一是被迎回金华祥符寺转藏院,二是在衢州天宁寺就地建阁供奉。方勺记载其“真身返乡”,之后文献再无更具体的记载,清康熙《金华府志》记载金华祥符寺“内有定光古佛,系金华人真迹,现存至国朝……”(注释6)但比之更早的明万历《金华府志》并无此说。相较而言,林氏记载衢州天宁寺真身阁是:

天僖己未(1019年),寺厄矣。绍圣乙巳(按:讹误,应为“绍圣乙亥”,即1095年),又厄。宝庆丁亥(1227年),又厄。嘉熈庚子(1240年),又厄。阁凡几废而真身屹然。至于仓皇焮逼,逆而致之,至亦随息,是孰使之然哉。由此而观,则身前之变幻盖可知矣。(注释7)

天宁寺真身阁历经多次损毁,但真身不坏,而且当地百姓“远近奔凑,事之如生,旱涝之祷随应”(注释8),这非常明显交代了真身在衢州天宁寺的历史情况。明天启《衢州府志》记载“天宁万寿禅寺……先有金华圣者定光古佛坐化于此,真身漆布,祈祷有应。及火厥体,岿然独存。”(注释9)清康熙《衢州府志》同载。另一佐证是,宋代丞相赵抃的一首《光孝禅院真身定光如来赞》:

散圣初来似狂走,盘飱一日一彘首。逆行坐脱世始知,古佛定光化希有。教言能伏灾风火,大士同慈喧众口。为霖敕旱享克诚,响应未尝渝所守。衢人知恩思报恩,广殿深堂宜不朽。(注释10)

赵抃(1008—1084年),字阅道,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这里的光孝禅院,就是衢州的天宁寺,在衢州地方志寺志中并无此相关记载,但在宋袁甫的《衢州光孝寺记》中,记录了这一关联:

……梁天监中异僧卧云结庐此地,因寺焉号吉祥国,初仍之赐以寺额。至我徽皇更名天宁,高庙南渡,思念弗替,令天下天宁悉名报恩广孝,旋又以光孝名。臣某伏思我高皇之以孝名寺也,岂徒若世人追悼其先徼福于佛而已哉……(注释11)

宋袁甫,衢州鄞县人,生卒年不详,仅知其为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高庙南渡”即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南迁建立南宋,其记录的光孝禅寺与《衢州府志》所载基本一致,所以确定赵抃之光孝禅院即为衢州天宁寺。因此,可以断定猪头和尚之真身即存于衢州天宁寺。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明嘉靖二十七年,明代文学家田艺蘅(1524-?)前往衢州游玩,写下《烂柯游览纪行》一文,文中记述其“庚子,游定光寺,即猪头和尚也。骨殖无恙,与清献公友善,公记尚存。”(注释12)这里的定光寺,在明清两代的《衢州府志》中都无记录。笔者推测有两种情况,一是,定光寺可能是当地人对天宁寺的俗称;二是,在猪头和尚在当地出名之后,一些大小寺院可能都有托其神迹建寺的可能。此处,待考。

三、猪头和尚的神异化演进

猪头和尚是个活在民间故事和文人、僧人诗赞当中的人物,其可考的正史资料匮乏,通过上一节对方勺、林希逸、赵抃、宋袁甫、田艺蘅等人的文献梳理,尽力还原了猪头和尚的基本行迹,基本可以判定,猪头和尚在宋代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仍避免不了附在其身上的演绎色彩。这种神异演绎的两个核心点就是“吃猪头”和“定光佛化身”,猪头和尚一反传统清规戒律之持重形象,表现的是世俗酒肉的癫狂形象,这种“反神圣”的世俗形象使其成为社会乃至历史的焦点,反过来又增强了其神圣性;定光佛化身的形象,使其超出世俗范畴,神异现象可以随时随地附加其上,而毫无违和。

猪头和尚的神异事迹在历史上是一个踵事增华的过程。最早方勺的记录是“三十年转藏”的预言和身旁的鬼吃猪头事件。稍晚的林希逸则开始丰满起来,先是死后异香,而后有求必应,多次遇火而真身不坏。到清《金华征献略》又增加了更多的神异故事:

见有新人过市,揭帘咬其颈,从者大惊,驱之。乃曰:“三篐麻䋲二篐断。”不谙其意,女归。一月缢死,以一篐未㫁也。一朝往南市,向人家酱瓮圊,持棒驱岀,急除厥秽,秽沉底发之,见毒蛇毙其下,一家得全。事多此类。衢守异之,招而与之食,守有女年十九未能言,觑见师即朗声曰:“此定光佛也。”师曰:“泄吾机者,织女也。”女即坐脱,师归澡浴毕乃作偈……说毕亦坐脱。越七日异香满室,后寺火尽烬,师真体独存。(注释13)

衢州民间还有“化作小和尚敲筷盘预言大火救人”和“除夕夜为寺院雪中取火种”的故事,另言言明正德年间失火而存真身,清光绪年间自焚出舍利。顾颉刚先生在研究古史时提出“层累说”: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我们即使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注释14)在对待像猪头和尚一样的很多僧人事迹的时候,这一观点是可以借用的。其不断增加的神异叙事,是猪头和尚在民间日益丰满、立体的过程,恰好就印证了猪头和尚在民间的尊崇状况。

定光佛,又称燃灯古佛,为纵三世佛(过去佛燃灯古佛、现世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之一,曾为释迦牟尼佛授记。猪头和尚作为定光佛的化身,可谓是已位尊极致,通过世俗皇权的加封,得以最终确定其在民间的合法地位。通过神异故事和神异力量的“层累”,说明了定光佛化身的猪头和尚,其民间的社会意义,已经远超过其历史的真假意义。

四、定光佛出现的原因探析

猪头和尚如此之神异、如此之形象,在当时并非个案,其实在有宋一代,定光佛的化身大量出现,猪头和尚只是其中的一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唐以后的义理佛教走向衰落,禅宗、净土宗日渐发展壮大。禅宗不拘一格的独特个性,产生了许多特立独行的禅门高僧,表面的相不再受到重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观念一时大兴。猪头和尚一日一猪手,虽然不合戒律,但像西岩了慧禅师称其“密持清净戒”(《西岩了慧禅师语录》卷二),樵隐悟逸禅师称其“猪头饱吃素持斋”(《樵隐悟逸禅师语录》卷二),石田法薰禅师说其“手把猪头,易见难识。莫教说破,分文不值。”(《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四)这些评论都是重视本质,直指其心的。福州西禅月潭圆禅师:

赞猪头和尚曰:血淋淋,古佛心,几回提起,谁是知音?(注释15)

《圆觉经类解》卷二载:

此通妨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恐有此疑害其观智,只如庞居士,岂是真个萦妻育男养女贪着世间之事耶?又如猪头和尚等,皆菩萨化现,但是示现受生同于凡夫,为欲利益调伏摄受,教化一切众生故也。(注释16)

禅宗的每一代祖师基本都有一两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民间凡夫僧人,这正是禅宗思想传播下的社会反应。

其次,神异的层累叠加。佛教强调的是实践修行,但民间的信仰并不是这样的,其追求的是有求必应,神迹的存在恰好符合这种民间心态。

神迹,与神意或天命一样,乃是宗教赋予神的基本特性之一。对于神可以创造神迹事件的信仰,是一切宗教的特性……合乎自然法则的常规并不属于神迹。只有那些不能用自然常规作出解释、特殊而反常的事件,才是宗教意义下的神迹……各种宗教体系之所以竭力宣扬违背自然规律的神迹信仰,是因为:第一,在于神迹是神可以废除或中断自然法则的证据,它既是神的全能的证明,也是对神本身的存在的证明。第二,大慈大悲,普爱众生,是神之所以受人信爱的根本特性。(注释17)

民间对于神迹的追求,造就了猪头和尚能力的不断增加,关键是定光佛化身的定位,直接推进了民间对其信仰的传播。与猪头和尚同时代的另一位定光佛也有着类似的事迹,汀州客家人尊奉自严和尚(934-1015年),也是一位充满神异色彩的僧人,他从最初的“妖僧”到累次加封至“定光圆应普慈通圣”大师,直至被当地奉为定光佛。不同的是,猪头和尚是临终自证,自严和尚是加封“定光”,民间推崇至定光佛。无论是自证还是加封,都是具有民间信仰基础,都是民众的无意识推动。

再次,皇权的附会也是定光佛在有宋一代出现的原因之一。南宋朱弁《曲洧旧闻》载:

尝谓人曰:“汝等望太平甚切,若要太平须待定光佛出世始得。”至太祖一天下,皆以爲定光佛后身者,盖用此僧之语也。(注释18)

宋袁文《瓮牖闲评》载:

余尝闻高宗乃太祖之后身也。《曲洧旧闻》载五代间有一狂僧,谓人曰:“汝等望太平,须待定光佛出世。”既而太祖即位,当时之人莫不以为定光佛。至丙午年春,有宗室姓赵居许下,忽梦梵僧告曰:“世且乱,定光佛再出世矣,子有难当日诵千声可免。”是年,高宗即位,则知二帝皆定光佛无疑。而《泊宅编》又载猪头和尚为定光佛,而太祖属猪,高宗亦属猪,已云异矣。(注释19)

袁文(1119-1190年),字质甫,鄞州(今浙江鄞县)人。文中记载,宋朝开国就有帝王即定光佛的传闻,围绕“猪”这一核心,判定了北宋和南宋开国皇帝的合法地位。这与武则天自称是“弥勒下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宋王朝的政策推动。在古代,新君继位或者变更年号,寺院也会随之更名或者被赐名,其中一个目的是加强帝王在地方、民间和教内的存在。有宋一代,朝廷对于民间的信仰是比较宽容的。

诸祠庙自开宝、皇祐以来,凡天下名在地理,功及生民,宫观陵庙,名山大川,能兴云雨者,并加崇饰,增入祀典。熈宁复诏,诸神祠,无爵号者,赐庙额,已赐额者加封爵。(注释20)

朝廷有此政策,地方官员就可以根据辖地情况,上奏中央,请求赐封或者加爵。猪头和尚自证定光佛,由当时的“曹守公辅所请”,在朝廷取得“慧通大师”的合法地位。

五、结语:佛教中国化的民间特色

综上所述,猪头和尚,俗家姓徐,名志蒙,出生仅能限定在公元974年之前,一生行迹于金华和衢州两地,公元1006年之后在衢州天宁寺圆寂,就地起阁供奉真身。生前死后,神异不断,传其圆寂时留下偈语,自称定光佛:“古貌昻藏法中之王,猪头千个未始片尝,陶吾真性,吾即定光。”(注释21)于1099年被宋哲宗赐封为慧通大师,诸多禅门大德尊其为“金华圣者”。后世地方志有记载他在两处成道,一者为金华积道山,二者为衢州青峒峰。另有民间传其为金华十九都弯塘人,因此地徐姓聚居,与志蒙同姓。另有,章炳文《搜神秘览》(1113年前后成书)、宗鉴《释门正统》(1233年刊行)、释志磬《佛祖统纪》(1269年成书)等文献记载猪头和尚,主干内容大且相似。

从猪头和尚的行迹到定光佛现象,典型地表现出了佛教中国化的民间特色。一是禅宗思想的壮大,禅宗可谓是佛教中国化的一场革命。禅宗及其富有中国特色,并符合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仅以维摩诘为例,维摩诘的游戏神通、财色名食等行为,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极大兴趣,禅宗门人当中的很多祖师也推崇维摩诘。某种程度上,像济公、猪头和尚都属于这一类。二是,地方色彩明显,佛教是普世的,但在其传播过程中日渐地方化。猪头和尚和自严和尚,皆是同一时代定光佛化身,但他们之间的争议几乎看不到,甚至都没有一点交叉,他们各自都负责各自的“领地”,形成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信仰生态。而通过对猪头和尚的真身考证,可以隐约的看到金华和衢州对于这位高僧“所有权”的争夺。三是,与世俗王权的的关系紧密。自佛教初传,就有法王人王之争,慧远作《沙门不敬王者论》挑战世俗皇权,而在定光佛现象当中,两宋的开国之君均有定光佛化身的传闻,而猪头和尚自证定光佛,朝廷却赐封慧通大师;自严和尚非自证,赐封当中确有“定光”二字。世俗皇权与佛教之间的关系微妙。某种程度上,“定光佛”已经超出了其佛教燃灯古佛的意义,具备了相当广泛的社会政治意义。

注释:

1、明嘉靖《南雄府志》下卷,明嘉靖刻本

2、[宋] 方勺:《泊宅编》,明稗海本

3、万历《金华府志》卷二十四,明万历刻本。

4、[宋]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天啓)《衢州府志》卷十五,明天启二年刻本

6、(康熙)《金华府志》卷二十四,清宣统元年崇连石印本

7、[宋]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宋]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天啓)《衢州府志》卷十五,明天启二年刻本

10、[宋]赵抃:《赵清献公文集》卷十,明汪旦嘉靖四十一年刻本

11、[宋]袁甫《蒙斋集》卷十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12、[明]田艺蘅:《香宇集》卷二,明嘉靖刻本

13、王崇炳: 《金华征献略》卷十六,清雍正十年刻本

14、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收录于《古史辨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9-66页。

15、《续指月录》卷四,《卍新续藏》第84册,第49页上。

16、《圆觉经类解》卷二,《卍新续藏》第10册,第199页上。

17、吕大吉主编:《宗教学纲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71页。

18、[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一, 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19、《永乐大典之》卷一万二千九百三十

20、《宋史新编》卷二十七,明嘉靖四十三年杜晴江刻本

21、[宋]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世方志资料以各种方式表现其为定光佛的化身,演绎成分更为明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