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证券资讯 >

如何看待高房价的问题?高房价的原因有哪些?

2023-04-12 13:39:54 来源:第一商业网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大家都选择在网络上汲取相关知识内容,比如如何看待高房价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小编也是翻阅整理了相应内容,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偶尔写一篇大观点文章,只是分享个人看法,不作为投资建议。

一、整体描述


(相关资料图)

中国的高房价问题,是政府与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几十年来,中国依靠房地产支撑起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高房价也造成了很高的社会成本,而房地产到今天中国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了40平米,这与多数发达国家已经相似甚至超过。今天主要想探讨几个问题,1.高房价的原因。2.高房价的弊端。3.房价何去何从。

二、高房价的原因

任泽平先生在《房地产周期》一书中提出了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想法。所以我在分析的过程中也会主要从供需角度,即从房子的供给与人口的流入流出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的需求变化去做分析。

1.供给之政府与土地财政:

我认为,房价是高估了有泡沫的,也是能拉动经济的,拉动经济核心并不在于带动水泥、钢铁、装修建材、家电,更多是能拉动贷款,为社会注入资金,同时能给政府带来收益,政府可以更好的进行超前的基建。这也正是很多地方政府的发展模式,拉高房价以便抬升地价,抬升地价提高卖地收入,卖地收入来补贴财政的支出,形成土地财政。实际上良好的土地财政可以形成不错的循环,卖地后通过城市设计和超前基建,建立高新区,引入好的企业,建立高品质高规划的新城,企业和人才涌入,然后新城的房价和地价又被抬高,又可以高价卖地,不断良性循环。

这种土地财政,其实是一种过渡策略,如果没有良好的城市设计,不能形成充足的企业与人才流入,最终会导致城市的高房价无法支撑,土地财政也就会失效。同时不断上涨的高房价,对人才与企业都是一种阻力,这使得土地财政这个逻辑无法长期自洽。实际上,中国很多城市,如长沙重庆选择了不走土地财政,而是依靠低房价吸引企业与人才,通过企业与人才的税收使政府摆脱了土地财政的惯性依赖与路径依赖。

因为土地财政的原因,以及中国的耕地红线政策,政府的供地一直成为一种问题,一方面政府主观上可能存在“捂盘惜售”的意愿,一方面政府又有正当理由来这么操作。供地不足,住房供给自然不足,城市的人口又在流入,需求是在增长的。这就导致了的供需失衡。

关于土地拍卖,拍卖制度我觉得不是一种问题,拍卖是一种市场机制,本身并不会推高或推低资产价格,如果不采用拍卖,那么又会加大行政机关的舞弊风险。

2.供给之开发商:

供给角度上,房地产开发商因为房价与地价上涨的预期,也存在捂盘惜售或者土地先放在一边晚几年再开发的现象,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住房供给的不足。但目前政府政策上已经对开发时间做了限制与要求。

3.居住需求:

从需求上讲,我们国家从最初的简单的居住需求,又过渡到改善性需求上来,也就是不仅要有住的房子,还要住得好,小区环境好,周边配套好,房子更大,户型更好,小区更安全,更科技。同时由于城镇化进程,一二线城市多数为人口快速净流入,这加剧了一二线城市的供需矛盾。人们居住意识与居住需求的提高,又导致改善性住房实际仍是供不应求,因为2000年之前的住房多数为老公房,这部分住房数量庞大,但实际难以满足人们的改善需求。归根结底,人们总是想住的更大更好,这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

当然也有人说,租房主义可以降低购买需求,但我认为中国社会下,不仅是丈母娘的要求,自身安身立命有个安稳的居所,这是多数人内心的诉求。

4.投资需求:

由于房产连续几十年的价格上涨,这导致房产除了居住需求以外,还能满足投资需求。实物资产,能出租,能增值,能用杠杆进行贷款,这都使得一个家庭会倾向于购买更多的房产,来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当然这是建立在价格不断上升的基础上的,一旦价格上升的预期或者实际基础减弱或消失,增值的回报率降低,而目前一二线城市的租金回报率又已经很低,其投资需求会优先被抑制。当然这种抑制是很难的,因为房子是实物资产,同时又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即使收益率较低,仍然是一种相对稳定而安全的资产,除非出现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否则人们对房产的投资需求只会被抑制,不会消失。

5.投资需求抑制之国家目前的限购限贷政策:

限购限贷最首先抑制的就是投资需求,因为购买资格有门槛,购买总数量有限制,同时想使用杠杆又受限。显然这主要遏制的是投资需求。但人们的投资需求,会被政策遏制,但投资需求的降低实际来自于租金以及房价增值会大幅降低的预期,这个预期没有形成的情况下,投资需求会想方设法的绕过门槛去获得满足,比如更换户籍来获取某个城市更多的购买资格或者假离婚来获取购房资格等。总的来说,门槛的设置是延缓了投资需求的释放。真正地解决之道,长久之道还是要寻找平抑房价的方式,即加大住房供给,充分满足刚需与改善性需求。

6.价格上涨的货币因素:

房价作为一种货币现象,也存在货币超发导致的资产推涨。

三、高房价的利弊

1.高昂社会成本

房价过高肯定是有巨大的社会成本的,多数年轻人与无房一族是享受不到房价上涨带来的资产增值的,而此时如果年轻人要购买住房,就要付出巨额的资金,这个钱可能是年轻人很难拿出来的,所以整个家庭都要为此出钱。可以想象,一个年轻人在面对高昂的房价时,是存在不满的。严重的像香港,很多年轻人在高昂的房价面前丧失了奋斗的动力,因为当奋斗也很难满足基本的购房需求时,相当于上升的通路被堵死,一个社会就不是良性的了。

另外这么高的房价,国家要考虑对广大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保障房、共有产权房都应该适当加大供给,这样才能降低社会的基尼系数,降低社会矛盾。

2.高房价还会抑制消费

一个交易是钱从A手中到了B手中,我们可以说社会的总钱数没有少,但钱从年轻人手中到了中老年人手中,他们的选择可能是不同的。年轻人风险偏好更高,总体上更倾向于消费与支出以及投资创业,而中老年人风险偏好更低,更倾向于储蓄、理财以及降低消费。

3.高房价降低城市活力

高房价会抑制人口流入以及驱赶人口流出,高房价的承受者主要是年轻人,当年轻人看到房价无法企及而自身年龄段又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就会出现人口的流出,这几年主要表现为逃离北上的说法。实际目前二线城市,特别是准一线、省会城市、强二线城市,在城市的商业繁荣度与城市功能性上与一线城市的差距在缩小,而房价以及生活成本又明显低于一线城市,这就导致了部分人口向这样的城市聚集。一线城市人口的流入减速或者人口的流出主要是年轻人为主,这也会降低城市的活力。事实上目前连上海也开始了户籍政策的松动,上海明显是感知到了人才竞争的压力,开始抢人才了,这也从侧面说明城市活力与发展需要人才的流入。而高房价是阻碍者。

4.虽然讨论弊端,但不可否认高房价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市的超前基建与发展,但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城市的管理者要更及时地为城市的增长模式与引擎作调整,更多的以优秀的产业布局、优秀的企业引入与提高人才流入与活力为基础的新的增长模式,比如目前合肥的发展模式。

四、高房价何去何从

1.从供需看

国家限购限贷的政策以及房地产税的运行,都是在打击投资性需求的,对刚醒和改善性需求的打击不大,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积实际已经不小了,而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年轻人口断层,90后可能是购买的最后的主力军了。

分城市类型去看,一二线城市还是人口净流入的,但也是限购限贷的,这部分需求是持续缓慢释放的,所以一二线城市价格大概率是持平或缓慢上涨的。而三四线城市更多的是由人均收入以及居民购买力的提升来对冲人口的流出影响,如果人口持续流出无法解决,那最终就像日本的农村与郊区可能更多的是持平和缓慢下跌的。

分刚需与改善需求看,我们根据美国的购买年龄来看中国的需求分布,刚需(下图起点住宅)目前主要是90后,而改善需求(二次置业)主要是80后,显然改善需求仍会有不错的增长,这点也会对房价形成支撑。

1.《房地产周期》

2.人均居住面积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今日话题

标签: 房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