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证券资讯 >

哪些行业是“同一起跑线”?“同一起跑线”有哪些投资机会? 每日观察

2023-04-23 14:27:51 来源:第一商业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小编看到大家都在讨论“同一起跑线”及投资机会相关的事情,对此呢小编也是非常的感应兴趣,那么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同一起跑线”及投资机会事件的相关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说到“同一起跑线”,你会想到哪些行业呢?

首先,这里的“同一起跑线”指的是从投资角度看,而非专业角度甚至权威学术角度。其次,这是广义的“同一起跑线”,如某些行业国外已经起步多年但没有明显进展或者形成绝对优势,或者已经有绝对先发优势但在行业变革转折点未取得领先的也视为“同一起跑线”。

站在同一起跑线意味着我国在专利上受到更少的制约,在竞争上有巨大机会通过高度的执行力和强大的人才红利取得领先,并且进一步拓展开国外市场。

先说个典型不是的,就是芯片。一个贸易战就让我们陷入了缺芯的恐慌,也让我们再次看到微笑曲线(倒曲线)的威力,芯片设计研发拿去了利润大头,而代工厂只拿到微薄的辛苦费。还好,这几年我们奋力追赶,芯片发展成效越来越好。

再说个最有迷惑性的,看似在同一起跑线实际落后不少的,就是互联网。硬件不说了,说说软件。中国互联网产业其实已经足够强大,诸如$腾讯控股(00700)$、阿里巴巴、美团等超级巨头更混的风生水起,但好像没有拿得出的硬实力(当然,阿里美团带来了产业模式的变革),对于科技创新的贡献更像是“优化”而非”突破“,再看看盈利来源,游戏、推广、插播的广告占大头,再看看亚马逊、特斯拉的上天入地,总感觉差点事。当然,阿里云、腾讯云也隐隐成崛起之势。抖音异军突起,火遍全球,但科技创新上还是不够。还有一点,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太沉迷于收购了,大鱼吃小鱼,看到有机会就来个收购,反而扼杀了很多创新,从没听说苹果/特斯拉/亚马逊大规模收购这收购那的,反而是在主责主业上倾注大量精力。

再说个典型的,就是新能源车。说到新能源就要说$比亚迪(SZ002594)$。首先我对比亚迪无感,买新能源车估计也不会买他家的,但这不妨碍比亚迪成为新能源车的一方诸侯。新能源车我国起步算是晚的了,国际巨头纷纷不感冒,直到特斯拉(又是特斯拉!)横空出世,电动汽车开始点燃星星之火,这时候,比亚迪抓住了机遇,顺利拿下大片市场,出海之路也相对顺畅。这时候,老牌汽车巨头纷纷推出新能源车,但是后劲明显不足了。

还有哪个行业是“同一起跑线”呢?我认为是创新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20世纪是物理学的实际,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感谢物理知识的无专利性,20世纪中开始,我们在落后几个世纪的情况下奋力追赶,直至取得如此成就。21世纪,生物学也迅速发展,但人类对于生物科学的知识了解的太少了,而且现在生物科学知识总体具有“领域多、不重合”的特点,随便一个分支都蕴藏着大机会,所以,尽管国外起步早,但也是几个领域领先,所以,前途如大海般广阔。稍微遗憾的是,许多生物科学公司沦为母公司融资的工具,母公司趁着这波创新药热潮抓紧扶持子公司,待潮水退去,钱融到了,子公司要不要无所谓了。这种现象是个很坑的现象,甚至进一步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但还好这种情况是少数,而这种现象的的存在也为我们甄选、买入优质股提供了机会,比如$康方生物-B(09926)$为代表的部分(非全部)18A公司。

后记:创新药会和教培一样成为被严控的行业吗?我认为不会,最关键在于二者性质根本性不同,一个是“优化”/“内卷”,放任自流会很大程度造成不公平;一个则是创新/突破,如果打压,那岂不是又成一个卡脖子的行业了,芯片的教训还不深刻吗?

标签: 同一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