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证券资讯 >

天猫要做中国的D2C品牌服务平台 什么是D2C?

2023-02-27 11:31:31 来源:第一商业网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天猫要做中国的D2C品牌服务平台,我觉得挺有戏的是什么意思,其实他的意思是非常简单的,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天猫要做中国的D2C品牌服务平台,我觉得挺有戏的相关的一些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9月23日,天猫举行了新品牌战略发布会,宣布了一个新愿景:“做好D2C的服务平台,帮助企业直接面向全域消费者(D2C)。”对于电商行业之外的大多数人而言,这句话有点难以理解——什么是D2C?但是,在电商尤其是跨境电商领域,D2C可能是近年来最火的名词,没有之一。

D2C (Direct to Consumer),就是“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做品牌”。互联网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使得品牌可以不再借助传统分销渠道,直接触达终端消费者,并且亲自进行客户运营。D2C品牌往往具备下面一些特点:


(资料图片)

高度依赖线上营销,大部分获客和销售行为均通过线上完成,有些甚至是100%的线上原生品牌;

往往是垂直品牌,SKU以单品爆款见长,吃透一条细分赛道;

品牌带有强烈的人格化、IP化趋势,重视内容营销、KOL营销等。

在北美,今年已经至少有四家D2C品牌上市或申请上市——Hims(远程医疗)、Casper(床垫)、Warby Parker(眼镜)、Allbirds(运动服饰)。在国内,很多红极一时的“新国货”品牌都可以定义为D2C,包括美妆行业的完美日记、花西子,快消行业的三顿半、钟薛高,等等。

熟悉电商行业的朋友可能要有疑问了:“在欧美,D2C品牌主要是依托独立站(品牌官网)进行销售的,官网是真正的私域流量大本营。在中国,D2C品牌为什么要依托天猫?天猫不是一个公域电商平台嘛,在天猫上经营客户也算D2C?”

华生,恭喜你发现了盲点。发达国家的D2C确实以独立站为大本营,秉承的是“去Google/Facebook/Apple拿流量,沉淀到独立站/独立APP,然后引导复购/拉回流”的逻辑。中国的很多出海品牌,也是通过独立站直接触达海外消费者。问题在于,在中国,实践反复证明,独立站的那一套是玩不通的:

中国的移动APP渗透率极高,主流用户习惯了使用少量头部APP。独立站如果以网页为核心,则不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如果以APP为核心,那获客成本实在高得无法想象。

国内的许多中小商家存在诚信问题,产品质量和履约难以保证;所以,用户很难信任那些没有大型平台背书的独立厂商。

欧美独立站最常用的拉复购方式是促销邮件,可是在中国,消费者几乎不看邮件了,从而无法形成复购。

最后,在中国,天猫这样的品牌电商平台非常成熟,能为商家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不同于亚马逊的“既做自营,又做平台”,天猫在品牌电商领域是“只做平台,不做自营”,与品牌的潜在利益冲突也小得多。

因此,我们看到的是:过去几年,国内最成功的新消费品牌,几乎全部是依托天猫而兴起的。每年的天猫双十一,都会有一批分布于各个细分行业的新品牌“出圈”。

如果你想验证这一点,可以查看一下你最熟悉的新品牌的搜索指数和社交媒体热度指数——每一次快速上升几乎都与某次天猫大型活动挂钩。

当然了,新品牌会去很多地方拿流量,例如现在炙手可热的短视频、直播平台,依靠“种草”实现对用户心智的占领。但是,绝大部分品牌仍然愿意把交易落地到天猫、把流量沉淀到自己的天猫旗舰店(如果你经常点击各大APP的品牌开屏广告,就会承认我说的没错)。我们可以说:在国内,天猫旗舰店就是品牌的“官网”,它发挥着欧美的品牌独立站的作用。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天猫旗舰店能够最好地把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结合起来:

淘宝APP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拥有约3亿DAU、8亿MAU,具备极端丰富的SKU以及直播、短视频等内容功能,从而不断产生品牌最急需的电商购物流量。通过强大的阿里妈妈广告平台,品牌还可以整合阿里系内外的各种流量资源,包括大部分炙手可热的社交媒体及达人。

天猫旗舰店在客户运营方面的功能非常强大。2020年底淘宝APP改版之后,首页增加了“订阅”选项卡,帮助品牌更好地触达老用户;在新增的“逛逛”入口当中,品牌旗舰店所发表的内容也更容易被买过的用户看到。

总而言之,现在的天猫是一个“公域与私域相结合”的平台:它的一部分流量分配(例如搜索、首页“推荐”信息流、大型购物节、淘宝直播的头部KOL)是基于公域的规则,另一部分(例如首页“订阅”信息流、微淘、消息、淘宝直播的店播)则是基于私域的逻辑。两者的关系不是彼此替代,而是彼此融合——举个例子,如果品牌旗舰店运营的好、私域复购率高,那它的商品在搜索中的排名也自然会上升。

与很多人想象得不同,“私域流量”不意味着不要公域,也不一定意味着去中心化。一个人可以在自家门口的走廊里摆个摊子,那是绝对的“私域”,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而且毫无竞争对手;可是这种“私域”怎么可能吸引客户呢?所以,商家总是要去大街上摆摊,去大卖场摆摊,去人气最旺的知名地标摆摊。一个品牌搬进了人来人往的大卖场、与数千家品牌处于同一屋檐下,这是公域;但它租用了一块固定的店面,与卖场联名发放会员卡,培养自己的长线用户基础,这是私域。

按照现在时髦的话讲,这就是“双轮驱动,全域增长”——从公域拿爆发性的流量,在私域经营细水长流的流量,而私域流量最终是来自公域的不断沉淀。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天猫,我还真想不出来国内有哪个平台更合适。

有人又要问了:你上面说的固然有道理,但也不必强调D2C这个概念啊。既然过去几年,已经有数以百计的新品牌从天猫跑出来了,那天猫现在发布新品牌战略、强调D2C,跟过去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我看来,区别很明显,那就是强调品牌的续航力,强调长期用户忠诚度。其实,只要有钱、有投放经验,在短期内把一个品牌的销量做起来是不难的;难的是保持增长势头,在长期占领用户的心智。以美妆行业为例,前几年增长速度极快的一些国货彩妆品牌,今年或多或少都遇到了瓶颈。即便在北美也不例外,许多打着D2C旗号的品牌,在单品爆款红利耗尽之后就未老先衰了,真正具备续航力的是少数。

说到底,只有具备长期续航力的品牌,也才真正符合D2C这个概念的精髓。这不仅仅是一个流量问题,也是产品问题。从这次的天猫新品牌战略发布会看,天猫平台对上述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一是挖深赛道、重构赛道,不是简单地把传统产品搬到电商平台再做一遍,而是找到新消费者的新需求、新痛点,由此为基础重构一条赛道,这样可以跑得更远。例如,三顿半的“超即溶精品咖啡”就是一条重构的赛道,抓住了年轻人对咖啡的质量要求高、却又缺乏消费精品咖啡的时间和预算这个痛点。元气森林的“0糖0卡路里气泡水”也属于重构赛道,对市场上早已存在的无糖碳酸饮料进行了大幅改造,使其更符合年轻人的健康和审美需求。

第二是占领心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营销。直到今天,很多新国货还是依托高性价比的单品爆款,本质上只是高明一点的制造业企业,还谈不上真正的“品牌”。要把一系列的单品上升为品牌,需要在产品研发、内容种草、私域沉淀等各环节展开长期的精细化运营。

第三是形成复购,这既需要产品能打,也需要科学的客户运营。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大幅提高新产品的成功率和复购率。最典型的应用是“天猫小黑盒”,对30天内全球上市的新品进行大数据挖掘、展现给潜在消费者。对于商家来说,小黑盒可以把销售前置到研发环节,对新品模型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天猫提出的最新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重点孵化2000个潜力新品牌——听起来口气很大,但是是可以实现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4亿人口、100万亿GDP,每年产生几百个新品牌还是绰绰有余的。关键是,这些品牌必须具备续航能力,能够产生一批长跑冠军,而不是像许多前辈那样,在短暂的烧钱获客之后逐渐沉寂下去。如果天猫能够成为一个D2C数字服务平台,帮助新国货成为真正的D2C品牌,那么问题就解决了。

这是优秀的电商平台真正应该做的事情,也是电商市场未来5-10年最重要、最真实的发展方向。

标签: d2c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