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证券资讯 >

当前播报:吉芬效应和凡勃伦效应是什么意思?吉芬效应和凡勃伦效应有什么区别?

2023-01-05 07:59:52 来源:第一商业网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大家都选择在网络上汲取相关知识内容,比如吉芬效应和凡勃伦效应,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小编也是翻阅整理了相应内容,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传统的收入效应:指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那么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相对于该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言在减少,购买能力在下降,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资料图片)

然而,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英国人吉芬于发现,土豆价格上升,但是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这类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以后也因此被称作“吉芬商品”。显然,颠覆传统的收入理论下,吉芬商品的存在:是因为在极端的情况下,收入不增加甚至减少,但人们的消费选择也会不按常理,饥荒概况下,人们担心基本的生存问题,所以会通过囤积淀粉属性食物来度过难关,即使价格节节攀升下,因为你会担心你现在不买别人在抢,随着商品物资越来越稀缺价格还会越来越高,在生命价值下会便不计成本的考虑问题了。而且眼下便存在吉芬商品——

大街小巷被抢购一空的口罩和酒精便是典型的吉芬商品,试想,如果没有政府的市场价格控制,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环境下,那么在疫情的极端情况下口罩的价格一定会炒翻天!(即使政府严控,仍然存在妄为的商家暗自坐地起价!)

我们会发现,虽然年年丰收,但是国家还是要不断做粮食储备,其实正是担心出现吉芬难题。所谓居安思危,何况现在我们正处于居危当思危。所以想来,多一些对于吉芬的思维不是坏事!

因此,结合着灾荒的土豆,当下的口罩、酒精,在正常的生活秩序下和良性的供需关系下,这些不起眼的商品的价格变动往往是很小的,甚至处于滞销状态。然而吉芬商品的两个核心的共同点!,一、当极端风险情况出现(上提到,导致了供需严重失衡),还有二,缺乏足够的替代产品

近期,而肺炎的疫情下不觉,多地(四川,湖南多地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也在不期而至,按下葫芦起了瓢,去年猪瘟的灰霾还未完全走出,肉食上又多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这,我们先聊聊鸡肉的前生今世,尽管吃鸡的历史很悠久,但鸡成为风靡全球餐桌的主要肉类食品还是过去几十年间的事,大规模地集约化养鸡也是从20世纪才开始。

最初被驯养而成的古老鸡种,并非完全只是为了食其肉和蛋,玩赏更是养鸡的目的之一。至少在西方,人类养鸡的重要用途是为了斗鸡和祭祀。

目前世界上肉禽养殖集约化最完善的美国,在19世纪末的时候人们并不十分把鸡当成一种正儿八经的肉看待,牛肉才是真正的“肉”,人们养鸡主要是为了得到它的蛋,只是偶尔补充一下肉类的丰富程度而已。

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鸡的命运

战争中,美国肩负着给深陷恶战的欧洲盟友提供军粮的重任,由于大量的食物需要运往战场,美国对分给国内的食品配额进行限制,物价也因此提高,政府便想出来一个办法让国民们尽可能地自给自足:养鸡。

农业部制作了一条标语:和平时期养鸡是一项赚钱的消遣,战争时期养鸡是一份爱国的责任。同时还发放了很多海报,宣传养鸡的好处:鸡很便宜,还很好养,又不占地方,你后院那块小角落就别让它浪费在那儿了,家里只要有个稍微能管点事的小朋友就能照顾好这群鸡,所以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鸡一个机会吧!

而在二战中的英国也有类似的经历,在食物极度短缺的情况下,英国家庭通过饲养鸡和兔子等动物度日。

战争结束后,美国人吃的鸡比战前要多上三倍。在20世纪40-50年代,肉鸡产业在美国南部出现并逐渐规模化,在此阶段,下游更为成熟的饲料工业为整个肉鸡产业的合同化发展带来了动力,肉鸡的产量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与之伴随的是大量散户逐渐退出,规模化的优势逐步显现。

而到了80年代,随着快餐业的发展,以及——鸡肉价格远低于猪肉和牛肉价格,同时还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 量和低胆固醇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消费者对肉类消费的偏好也发生了变化。在美国鸡肉的人均消费量在1985年超过猪肉,在1992年超过牛肉,由此也成为美国人均消费量最大的肉类品种。

时至今日相比其他动物,鸡的养殖对环境更加友好——每生产一公斤鸡肉,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是同等数量猪的一半,牛的四分之一,以及羊的七分之一,人们对牛肉、猪肉消费减缓的同时,鸡肉的需求量一直在快速上升。

这些年在中国,我们对于鸡肉的消费和占比也在不断力高,而从鸡肉的发展史我们看出,正式基于遭遇危机或者打击下,美国用在机械化和规模生产下发现了鸡肉的相较于猪牛羊的成本优势,以鸡肉作为战时的替代产品解决战时难题,而战后运用成本优势将鸡肉的经济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曾经这个不得已的选择反而是更优选——

有研究甚至指出,如果美国人民停止吃他们最爱的牛肉,全部改成吃鸡肉,对环境做出的贡献就相当于公路上少了2600万辆车。看来,除了给人类带来美味,小鸡还承担着拯救地球的使命!

所以借疫情期间的口罩供应角度,当下禽流感也好,甚至是我们面临中长期能源安全问题来看(比如石油,越涨买的越多作为战略储备,尤其是我们石油能源的缺乏),防止陷入无法掌握定价的吉芬难题,寻找可实施和可制衡的替代商品是风险对冲的关键!

无独有偶,跟吉芬难题相对应,20世纪初,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 “一切珠玉宝石在官能上的美感是大的。这些物品既稀罕,又值价,因而显得更加名贵。假设价格低廉的话,是决不会这样的。”这就是所谓——凡勃伦效应,

核心就是——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与吉芬商品不同(吉芬商品,针对的是低端商品,生活必需品),凡勃伦效应针对的是高消费品甚至奢侈品,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反而性价比高的价格便宜的产品不见得卖座!

随着我们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步由追求质量和数量过渡到追求品位品质的阶段(比如近年来贵州茅台的热销),所以凡勃仑的关注及应用在营销领域也开始广泛起来。比如在商品的设计和定价中,通过包装,服务提升,附加值提升,消费文化建立,价格高的定位不仅不会打压销量(苹果手机,女士的化妆品),反而会提高销售额。

但是,反面来说,很多的消费陷阱和欺诈行为,也也会利用这些人们的心理诉求使用手段。来实现其目的!所以,去伪存真的能力很重要!

标签: 吉芬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