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小伙伴们 ,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接触到浩然正气垂青史——记革命烈士罗煜方面的一些说法,有的小伙伴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浩然正气垂青史——记革命烈士罗煜的相关内容。
(一)
(相关资料图)
1913年11月12日,罗煜出生于在汉中市石马乡黄家塘村彭家庄(原南郑县虎桥镇二保)一个罗姓家庭,排行老三。单从给这个孩子取的“煜”字,就知道这是个耕读之家,有文化和精神追求。煜,会意字,从火,其形像火焰,表示如火光般照耀;亦表示太阳升起,日光照耀;更有“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的古诗为其名背书。那时的罗家,尚有数十亩田地,几间瓦房。
汉台田地肥沃,种植着谷子、小麦、包谷等农作物;房前屋后栽种桃树、李子树、柳树、苦楝、银杏、柏树等。生活是过出来的,而日子是熬出来的;与日子为伍的,是劳作、庄稼、收成和一日三餐。罗煜的父亲罗文孝,母亲同氏,他们就是勒紧裤带也要供养六个孩子上学读书。
罗煜先后在汉中北关坊初小(老爷店,今地区兽医中心站),北关小学、县立高级小学、省立南郑中学读书。小学阶段懵懵懂懂,中学阶段则是人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是少年学习文化科技发展的黄金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溯岁月的河流而上,梳理出罗煜成长重要时期,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内外环境对他成长的影响非常大。
当时汉中的社会环境:1917年,汉中淫雨成灾。1918年,四川督军李存厚、师长钟体道等率部溃退汉中,川军熊克武部吕超率军尾追,12月5日夜攻城不克,围城17日后退去。刘存厚用尽库存的两万石粮食后,强令农民遍种大烟,以征税筹军饷。种大烟收烟税,不种大烟收懒人税。1919年,关税极多,计有酒烟税、契税、屠宰税、畜税、斗税、牙税等,每年征收3.7万元。1920年,汉中道署组织铲烟队,下乡铲鸦片苗,在新民寺与逼着农民种大烟的刘存厚部队遭遇。刘存厚部队打死铲烟队队员19人。也就是说,当时的汉中有两种势力,一是盘踞在汉中的刘存厚部队,二是国民党政权。1921年,皖系军阀陈树藩退守汉中,直系吴新田追到汉中,陈树藩退往四川……民国时期,陕西多次遭受灾荒侵袭,尤以“民国十八年年馑”为重。这次旱灾一直延续到1932年(也就是罗煜投笔从戎的时间)才有所缓解,长达4年之久。陕南大旱,饥殍遍野,一些土豪恶绅乘人之危,高利盘剥,侵吞农民土地,发民难之财。加之民国初期,实行“地丁合一”的招募制,各地军阀又自行征兵,因而征兵数额逐渐加大,乡(镇)保人员为交差凑数,在保安队的配合下,抓丁、拉丁、雇丁、买卖壮丁之风盛行。各路军阀像走马灯一样你来我往,他们为了征粮征款,搞得地方乌烟瘴气。这种背景下的自耕农阶层,在繁重的田赋捐税的压迫下,生活逐渐贫困化,罗煜家也身陷其中,举步为艰。
当时校内外与自身情况:罗煜在南郑中学上学期间,接触到一些进步书刊,心灯一点一点被拨亮。正如他和同学们时常吟唱的校歌:梁旱佳气郁苍苍,汉水清且长。山川诞英杰,功烈博望和锡光。步武前贤在吾党,青年当自强!上探学海、才储专门,吾侪合力倡。国步多艰险,砥柱中流责莫让!省立南中发扬光大,来式此南邦!
同时罗煜阅读了大量的救亡读物,这些进步刊物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民族激情,那些唤起民众反侵略、反压迫的精品力作,鼓舞了他的斗志,让他充满了希望。比如《日本帝国主义暴行事件我们应有之认识与教训》,具体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汉中青年学生怎样开步走》一文指出:“我们要参加反帝国主义及反封建势力的斗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我们青年学生的出路,即就是整个被压迫民族的出路,只有在打倒帝国主义和推翻封建势力之后,中国民族才有出路”。《怎样干》和《读者呼声》写道:“久伏在黑暗中的穷苦朋友们,已努力地鼓起全身的血汗,为他们的解放而挣扎了。”“青年们!一切被压迫的青年们!帝国主义的罪恶,我们应该知道的……绝无相当出路,因此,就要跟着有革命行动的党派去干!”同时还有《致汉中青年学生》《目前中国政治分析》等。这些进步文章,使罗煜和许多汉中的学子们受到了极大的感召。他们有的义愤填膺,热血沸腾,参加抗日活动;有的思想上受到了震动,改变了抗日与已无关的错误认识,增强了民族责任感,支持家人、亲友加入抗日团体为抗日出资出力;有的放弃学业,直接奔赴抗日前线,请缨持抢对日作战,成为一名光荣的抗日战士。
九一八事变后,汉中各阶层爱国人士眼看大片国土沦丧,无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中国共产党在汉中发动和领导的群众运动,首先是从组织、发动、领导学生运动开始的。主要的有:1930年12月,中共陕南特委组织进行的以“五师”学生为骨干,600多人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迷信侵略的“非基”运动;1932年4月,陕南特委组织成立的学生抗日后援会发动4000多名学生在南郑集会,宣传抗日救国,纪念“五一”国际动节;1932年6月7日,南郑各校学生为反对查封中共陕南特委机关刊物《前驱》举行集会,由于同警察发生冲突,共产党员赵德懋被警察打伤,次日,汉中各校1700多名学生冲进警察局,赶走了局长谈栖山……上述斗争,伸张了人民的斗志,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对罗煜影响深远,更何况许多运动罗煜参与其中。
(二)
1932年,罗煜即将毕业,苛捐杂税繁多,家庭负担日益增重,加之弟兄多,常受抓兵拉夫之威胁;又时逢王志远部招兵,即投笔从戎。不久,随该团并入国民党38军17师51旅称补3团。他在连部任上士文书,先后在南郑牟家坝、城固上元观水磨河,西乡钟家沟,洋县石泉等地驻防。
1936年3月,罗煜所属部队从洋县移防洛川交河口时,他被任命为上士班长。当年12月,罗煜随部队参加了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举世闻名的西安“双十二”事变。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煜随军开赴河北省保定曹河抵制日军的进攻。在战斗中,他英勇善战,遂先后升任为副排长、排长、连长等职。他在营长、地下党员崔治堂(九连之长,后升为三营之长)的直接教育、帮助下,进步较快,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和李森(现名梁励森)、崔乘篦(一连之长)等同志关系相当亲密。他们经常来到二连和罗煜同志讨论一切问题。追求进步的罗煜于1938年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罗煜和杨永旭从1938年起2月起,就在赵寿山率领的38军17师49团二连工作,罗煜任排长,杨永旭任司务班长。这时期部队归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位置在晋东南抗日前线。(山西淮安府一带妈上丰十九县)罗煜借助所在的部队划归八路军总部指挥的便利条件,在部队如饥似渴的学习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重要著作,通过营部订阅了中共中央中南局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和中共中央在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
一九三八年毛主席发表《论持久之战》(当时标题为:论抗日战争三阶段),罗煜看到解放日报后,正是日寇进攻武汉之际,国民党的报纸正在讨论保卫大武汉的问题。罗煜同志长时间的引证了毛主席的正确论断,他满怀怀信心的说,武汉不能死守。武汉必须放弃。现在国民党放弃了武汉,将来共产党收复武汉。他经常同营部政治工作的蒋国志(共产党员,他是赵寿山军长从延安要来的抗大学生之一),掛武俊(共产克员、已陈亡),石白水(共产党员、下落不详),一连之长崔秉富(共产党员),文书梁少承(曾住过八路军之宝山随营子校)下落不详,郝如连(曾住过八路军宝山随营子校下落不详),孙兴华(山西同盟会左翼今子,病故)等进步官兵在一起秘密传阅《辩证唯物论》《列宁主义机记》《中国革命近代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十午的苏联》等进步书刊。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时事政治,罗煜给战士们讲述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是汲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提高官兵的士气,树立抗日必胜的信念,排除恐日病,不断的提高连队的战斗情绪。他多次以“月波”笔名向38军军部办的进步内刊《新军人》杂志撰高,反映部队改造情况和连队战斗情绪。
罗煜在连队工作时,积极宣传和执行八路军的抗日游击战术和运动战术,在连队中开展抗日群众运动的政治工作,积极贯彻执行三十八军改造部队的作风,对战士积极消除打写教育,坚决执行三十八军制定的三大禁令,贯彻执行抗日军民平等、抗日官兵平等。他和战士们团结亲密,他在群众中有威信。平时他组织和率领战士们到农村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发动群众;战时和当地群众、部队战士结合在一起,军民一致共同对日作战。
1938年夏季,在中条山驻防时,罗煜同当地地下党的领导人吴中流来往密切。每次战前罗煜都要找到吴中流了解敌情、民情、地形等情况;商讨配合战斗计划;战斗结束,又同吴中流一起总结经验救训。当年冬季,罗煜派张排长、曹营汉等3人从张孟镇渡过黄河,把八箱子弹送给八路军。年底,在广武驻防时,他又派传令兵韩志诚等人外出作生意,将所赚的钱和各连队吃空名字的钱、粮,救济当地穷人,密切了军民关系。
蒋介石曾扬言:“杨虎城的旧部与共产党的关系密切,受共产党的影响很深,已经成了红色军队。”1939年冬,“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在38军设置了特别性质的政治部和特工人员,监视共产党的地下人员,不断在部队中制造磨擦。当时,罗煜在上级的领导下与敌特工人员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罗煜常说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贪污腐化,国民党不打日本帝国主义,专门消灭排斥杂牌军队,把杂牌军队长期放在抗战前线,打仗消耗了也不补给,这不合理;蒋介石不能把中国治好,抗日战争的前途,只有靠共产党。他常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必须要打内战,国民党必亡,我们杂牌军队的前途,只有靠共产党:我们队伍军人的前途,只有靠共产党。他还经常的疯刺国民党派来的连队政治指导员,一个个都是大饭桶,大草包,胆小怕死,平时在连队里不做好事,战时偷跑在后方,除专门会做挑拨高间的事而外,再无别的任何用处。他受营长崔治堂同志的指示,长期不让国民党的指导员和战士们住一起,部队移动驻防时,给政治指导员单独另分一间房,让他们独居。不让他们随便给战士们上课,上课时需须经连长的批准,派一排长去查听,如有破坏抗战团结的言论,立即展开质问和斗争。除此而外,罗煜长时期的发动排级干部,同国民党指导员开展思想上的斗争,经常驳斥他们的谎谬言论。国民党的政治部发动禁止部队官兵,阅读进步书刊,罗煜就指导进步战士进行隐蔽斗争。
(三)
1942年,罗煜由于带兵有方,作战英勇、关心官兵,升任总兵营营长。1943年初,蒋介石为进一步分化38军,将军长赵寿山调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派嫡系张耀明为军长,中央根据新的情况,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会召开的“关于在西北五省建立地下武装剧点的专题会议精神”(亦称西北五省白区部点会议),由时任西北局统战部部长范明(管理地下党工作)负责此项工作。会后范明亲自挑选干部先后在关中,陕南建立了三十多个武装剧点,其中在汉中建立了28武装剧点,负责人伍力。29武装剧点,负责人罗煜。他派罗煜以探亲为名,回汉中为陕南解放组织储备力量。具体任务是建立38军第廿九号据点(即南郑据点),联系南郑(今汉中、南郑)、褒城、勉县、宁强、略阳五县从38军回来的党员和进步人士。罗煜回汉中不久,他就获悉原部属关普照的母亲给汉中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长徐时澄的儿子当奶妈。罗煜利用这种关系打入该处任中尉稽查员,作为内线可以及时掌握敌态动向和必要工作。29武装剧点先后发展原38军地下党员马子实(公开身份是保密局汉中站站长),陈廷杰(公开身份汉中保安大队大队长),张国宪(公开身份勉县福善小学教员)石伯瑞(公开身份勉县黄沙小学教员)张夫五(公开身份勉县茶店乡保安队队长)为骨干成员,张国宪为联络员,石伯瑞任游击队队长。这些成员又先后发展38军回乡人员李建伟(公开身份自行车修理店店主),王景春(公开身份勉县保警队分队长),谢金堂等人为29武装剧点成员。29武装剧点所有成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为党工作。
1943年5月中旬,罗煜同李亚卿结婚。1943年6月,罗煜带李亚卿返回38军继续从事兵运工作。1945年7月18日杨虎城部38军17师在51团团长刘威城,50团团长张复振以归还建度为掩护率领部队(加49团一个营)在河南省洛宁县举行回归,欲将部队从国统区转移到豫西解放区,因当时天下大雨,洛河水猛涨,船少人多,加之后面又被蒋介石的嫡系汤恩伯部队追杀,所以很多官兵都没能过河(有一大部分是中共地下党员)。因此,罗煜在部队难以立足。10月,他利用到西安接收新兵的时机,离队回到汉中。
1946年初,罗煜在城固文川巧遇由中共中央西北局派回汉中开展工作的汉中工委书记伍力和高秦生、赵冠群、高一路等同志,接受了新的任务:组织力量,待机在汉中搞军事暴动,迎接解放。他随即去勉县茶店,与原38军地下党员现任乡长兼自卫队长的谢金堂联系。谢又与原38军进步军官,现任勉县新铺乡乡队副和勉县县政府保警队副队长的王景春取得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在1949年初就掌握了各方面一千多人地下武装力量,随时待命起义,迎接解放军解放汉中。
1949年初,罗煜了解到原在38军的旧友,曾有进步倾向的少校副官马子实,时任驻汉中陕西保安六团团长。罗煜即设法走他的门路,充当了一名连长。马子实因不受信任而被胡宗南撤销了军统局汉中站站长的职务,马子实对蒋介石、胡宗南十分憎恨。马子实因公去西安,偶遇原38军好友、副团长高慎之(地下党员),即向高慎之倾诉苦衷,意欲通过高慎之投奔时任解放军第一野战乱军副司令的老军长赵寿山将军,并恳请高慎之来汉中指挥他的部队。高慎之即给马子实推荐在汉中的罗煜,可以帮马子实指挥、并让马子实顺带亲笔信件。马子实回汉即与罗煜密谋起义计划。是年4月,罗煜虽感到和马子实说话投机;但又怕必要时难以掌握,为慎重起见,罗煜以据点负责人的名义,向高慎之写了请示报告。派谢金堂持马子实开具过秦岭敌军防守关卡的证件,赴凤县给高送报合材料、并言明:马子实确有武装力量千余人,马子时也很听罗煜的话,但唯恐到必要时对马难以掌握,原38军老友陈廷杰也有一部分力量也和他们联合在一起了,要高慎之立即来一趟汉中,研究起义大事。当时,恰逢西北局派驻风翔的交通员冯化不在,不便决定,让谢金堂就地等候。未料,人民解放军已兵临凤翔城下。高慎之急于参与促成并随千山警备司令部起义,高慎之与18兵团政治部敌工科科长赵世枢研究决定。仍派谢金堂回汉中,并要罗煜、马子实详细报告有多少武装力量?其中有多少可靠的骨干力量?敌军在秦岭的部署、38军的驻地?并积极联系更多的进步人士,在敌后利用一切积极因素,策动地方武装起义,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汉中等等,并令谢金堂及时返回汉中。谢金堂化装成商人,利用统战关系,经高慎之的老友邢培忠、张兹润二人介绍宝鸡某商行高经理,委托可靠人员赴汉同行。谢金堂顺利返回汉中,并向罗煜作了详细汇报。当年7月,罗煜又再次派谢金堂去宝鸡向十八兵团汇报工作,8月初返回汉中的途中,在黄牛铺因汽车发生翻车事故,谢金堂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特务在他身上搜出了所带的证件、信函,其中包括十八兵团写给罗煜的秘信,敌人立即将谢金堂押往汉中监狱。因城固籍地下党员龙英烈叛变投敌,向敌人告发了29武装剧点使有情况,导致据点成员先后被捕。1949年9月30日晚上10点多,汉中国民党特务机关防谍保密队副队长史乃玻奉命伙同南郑县警察局长李卓才带领军警30多人,包围了罗煜住宅,以查户口为名,将罗煜骗出家门,出门后被强行带上手铐装入麻袋,押上汽车离去。1949年11月20日,驻汉中的国民党胡宗南部在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向四川方向逃跑,逃跑时将汉中监狱关押罗煜、马子实等70余名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用布带蒙双眼,装车押解四川绵阳城隍庙里,继续施行“坐老虎凳”“脚跟垫砖头”“电烧”“竹签推进食指、尿道”等卑劣下流毒刑。罗煜等宁死不屈,敌人一无所获,枉费心机,惨遭失败。
12月2日,执刑队班长宣布“取消蒙眼,暂时松镣。罗与陈雨皋和马子实等人抵足而眠,当马子实诉说。“我冤枉!”抱头痛哭时;罗煜仍鼓励马子实要坚强沉着,坚持斗争。
12月13日凌晨3点左右特务将罗煜,张国宪,马子实,陈廷杰,谢金堂五名共产党员和十三名爱国民主人士,逐一点名,紧绑双手、口塞破布、眼蒙布条,推上卡车押至绵阳小西门外的双头桥旁坟地。一个个惨遭暴打,一时血肉横飞,人人遍体鳞伤、不省人事,齐拥入提前挖好的五米长、三米多宽的大坑内,残酷杀害在绵阳西郊双桥,史称“12﹒13惨案”。罗煜同志年35岁。
1951年11月1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罗煜为革命烈士。
我们探寻红色足迹,缅怀先烈英魂。先烈们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一往无前,在敌人的监狱和屠刀下,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他们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抗战时期的汉中》
2、《汉中军民抗战纪实》
3、《陕南苏区革命文化史料》
4、《陕南苏区的怀念》
5、《抗战后方重镇汉中》
6、《陕南区革命历史》
7、《抗战西迁陕西的国立中等教育》
8、《汉中历史文化专题》
作者简介:宁慧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汉台区作协主席,2017年入选陕西省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资助计划。发表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广播剧、微电影,多次获得文学奖项。主要作品有散文集《云淡风清》;长篇小说《桃之夭夭》《褒姒》《妈妈在远方》《迎着光往上游》。(作者宁慧平)
标签: 罗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