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高龄院士被殴打,2万清华学子留在硅谷?中国科研,急需一场回归是什么意思,其实他的意思是非常简单的,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高龄院士被殴打,2万清华学子留在硅谷?中国科研,急需一场回归相关的一些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图片上传中......
(资料图)
中国科研,急需一场彻底的回归。
1
拳打脚踢、狂扇耳光、生猛锁喉、穷追不舍……
小便失禁、腰椎滑脱、多根肋骨骨折、全身多发性软组织损伤……
你很难想象,如此暴力的场景,发生在一群“老年人”之间。被伤者,一个55岁,一个85岁。
这是一场单方面的施暴。更让人惊讶的是,无论是打人者还是被打者,都是非常有身份的人。
打人者名叫张陶,是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公开资料显示,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120亿元人民币,管理资金规模达到2240亿元。
图片上传中......
而这场暴力事件的受伤者,一个叫吴美蓉,今年85岁,是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她还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冯·卡门奖”的女科学家。
图片上传中......
另一个叫王晋年,今年55岁,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长期从事航空航天遥感技术与应用工作,是我国高光谱遥感技术与应用领域早期开拓者之一。2016年,他入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IAA主席团成员。
图片上传中......
两位伤者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的主席团成员。
尽管IAA是一个非政府性的国际学术组织,但从两位院士的履历来看,他们无疑都属于顶级科学家。
从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和其他公开资料中,我找到了一个答案:
在一次会面时,张陶提出要申请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但王晋年感觉张陶评选IAA还不够资格与条件,说了解之后再说。
这个答案还有更多的细节。
为了申报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张陶托人邀请吴美蓉到公司访问,吴美蓉提出同时邀请主席团成员王晋年院士参加。
原本宾客尽欢的场面,因王晋年的拒绝被打破,张陶恼羞成怒:
“(航天投资控股公司)十年从八千万到现在上千亿。王晋年你混的这么差,这么缺钱,你王晋年跟着我,让我投资才会好。”
没想到王晋年院士也是个硬骨头:
“你有钱是你有钱,我穷归我穷,你有钱你给中国航天的梦想做了什么贡献?我没钱我做的是实现我们航天梦想的事。”
冲突就此激化,在后来的电梯旁,张陶对王晋年展开了长达1个多小时的殴打,吴美蓉也在其中被误伤。
如此恶劣的事件,刚在网上发酵,就引起了极大的愤慨。有意思的是,网上流传着一份抬头显示为“情况说明”、落款为“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文件。
图片上传中......
但很明显,官方在后续给出的回复似乎并不认可这里头的说法。如今,施暴者张陶已经暂停履职、配合调查。
2
人们在为院士被打而感到心痛和愤慨之时,另一个视频又掀起了波澜。
这个视频并不新鲜,很早就有了。但金灿荣教授的话再一次刺痛了无数人:
这是什么概念?我们做个对比,2020年,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是3081人,加上硕士生和博士生,能达到近7000人。
换句话说,仅美国硅谷一个地方,就吸收了清华整整三年的培养成果。
看到这一点,无数人感到心痛,中国最顶尖的学府,花费大量资源培养出来的精英,就这样跑到大洋彼岸“点亮灯塔”?
有人甚至调侃,清华北大已经成为了“美国人才的培养基地”。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查完数据后,我得到了一个更为靠近真实的答案。
科学网曾做过一个统计,他们对2015~2019年清北毕业生的去向进行了盘点,发现了几个特征:
图片上传中......
这个比例,比网上传言的要低一点。
第二,在国家分布上,清北毕业生出国(境)深造首选国家(地区)均为美国,占出国(境)深造总人数的百分比均为70%左右。其次是英国。
图片上传中......
第三,出国的清北毕业生中,基本上都去了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
以2019年为例,清华大学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中,分别有69.0%的本科生、49.6%的硕士生、52.8%的博士生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
北京大学分别有67.24%的本科生、45.30%的硕士生、48.72%的博士生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
梳理完这些数据,不难得出的结论是:
值得一提的是,留在国内的清北学子中,去得最多的不是外企,不是国企,也不是公务部门,而是华为。
数据显示,2015-2019年,清华北大共有1248名毕业生加入华为,分别为705人、543人。
另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出国的比例不算高,那这些出去的精英,回国的比例高吗?
这一点,目前来看恐怕是让人失望的。《2019中国留学白皮书》统计显示,中国留学生毕业后留在国外发展的高达72%。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国外滞留率平均达到87%。
统计数据的那一年,在清华大学统计的留学生归国人数中,以美国为例,毕业后回国就业的仅占总人数的19%,剩下的留学生全都留在了美国发展。
3
精英们愿意留在美国,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2017年,在提名中科院院士落选后,“中国科学之星”颜宁选择回到普林斯顿大学任职终身生物学系讲席教授,2年之后,颜宁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图片上传中......
颜宁之后,中国学术界也开始反思,一个科研水平如此扎实的大佬,为何在回国数年之后,再次选择了走出国门?
如果撇开情怀,之所以能虹吸全球人才,美国确实有它的独特优势。
与此同时,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科研环境确实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就在2021年7月1日,南京大学现代生物研究院发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图片上传中......
帅克在学术界可是大名鼎鼎。他是著名的JAK-STAT 信号传导通路主要发现人、PIAS(Protein Inhibitor of Activated STAT)家族蛋白的发现者、全球细胞信号传导以及新型药物研发领域的顶级学者。
这不是个例。从去年开始,国内各高校就不断传出顶尖学者放弃国外教职重磅加盟的消息,科学网还进行了专门的梳理——
2020年3月,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鲍惠铭宣布已提交辞职信,并将于2021年8月底正式成为南京大学全职教授。
2020年9月24日,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者、前UCLA 教授朱松纯受聘担任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图片上传中......
2020年10月,JNK通路的发现者、全球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顶级学者、芝加哥大学Ben May 癌症生物学系正教授林安宁(Anning Lin)全职加盟南京大学,受聘为新组建的现代生物研究院院长。
2021年6月1日,85后耶鲁正教授刘一峰正式加盟浙大,他将成为该校数学高等研究院的第四位永久成员。
2021年6月21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姜汉卿及其团队正式加盟西湖大学工学院。
4
前些年,留学潮大热的时候,有一个观点非常流行——
图片上传中......
“每一位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几乎都得到社会的隆重关爱。但毕业十年后,他们能创造出辉煌成绩的就很少了。三成以上的毕业生去了欧美深造,九成以上就留在美国,为美国服务了。”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词也差不多是在那时候诞生的,这群中国最顶级的精英,成了人们口中“忘恩负义”的代表。
幸好,有一小撮人开始打破这个观念。
2018年7月1日,谢晓亮“弃美回国”,轰动世界。
谢晓亮的回归,令国人备受鼓舞。他是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他还是美国最重量奖项——“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的首位华人获奖者,他被称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图片上传中......
正是这样一个牛人,放弃了一切,冲破重重阻力,全职回到中国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施一公、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段路明……
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他们的回国,带动了这一波华人科学家的“回流潮”。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科研界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暴打院士之人应当得到惩罚,“非升即走”困境亟待破解,“5200元月薪找一个专业博士”不应当成为常态,科研人员的福利应当提升……
标签: 院士被官员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