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看到大家都在讨论奈雪上市首日破发,出了什么事?相关的事情,对此呢小编也是非常的感应兴趣,那么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奈雪上市首日破发,出了什么事?事件的相关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奈雪的茶今日敲钟,敲完就破发。截至11:30,报价17.56港元,跌幅超11%,总市值301亿港元。$奈雪的茶(02150)$
用知乎答主王龙(也是极海人)的话说,破发并不代表奈雪不是一个好公司,而是它的定价过高,本次上市IPO发售价厘定为每股19.80港元,位于17.2-19.8港元指导价区间的高端,现在的股价大致落在17.4元上下,仍在合理估值范围内,只是发售价过高。
就在几周前,我们详细刨解了奈雪——奈雪の茶通过上市聆讯,它能否走通“星巴克”之路?,文中提出未来考验奈雪门店布局的微操水平,而本次筹资主要就是用于未来三年门店扩张的。
我们不妨就来捋捋当下奈雪的困境,和突破口在哪儿?
此前奈雪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奈雪的茶营收持续增长,分别为10.9亿元、25.0亿元和30.6亿元。
门店数据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奈雪的茶在中国大陆66个城市拥有489间茶饮店。截至2021年5月31日,门店进一步增至556间。
▲奈雪の茶门店信息
而根据极海品牌监测的数据显示,奈雪截至6月29日门店已经覆盖了30个省份(含直辖市)的76座城市,达到626家,其中62家未营业。
不过2018年至2020年,奈雪年内亏损却分别达6972.9万元、3968.0万元、2.03亿元;经过调整后亏损分别为5658.0万元、1173.5万元以及盈利1664.3万元。值得说明的是,经调整后实现盈利的2020年,奈雪获得了约为1.8亿元的非经常性收入(新冠疫情减免税费)。
如此说来,奈雪果真是“流血”上市,为什么赚不到钱?因为成本太高。
2020年,奈雪原材料成本高达11.6亿元,占总收益的37.9%。员工成本紧随其后,为30.1%。而单店日均营收和订单量却从2018年的24.9%下降到2020年的13.5%。
按照奈雪的计划,今年要新开300家门店,接近每天新增一家的速度。并且,开什么店也很重要,直接关联成本。
一家奈雪标准店的平均投入成本为185万元。2018年至2020年,奈雪的租金开支分别占总收益的17.8%、15.6%及14.8%。受疫情影响,店面投资回收期从10.6个月延长至15.5个月。
盈利压力下,2020年11月,奈雪进驻商务办公区与高密度社区,推出PRO店,面积精简至80-200平米。PRO店主打“休闲+商务”场景,售卖咖啡、茶饮、轻烘焙与零食,主打精品咖啡和便携包装烘焙产品线。
PRO店的平均开店成本缩减60万元至125万元,它移除了烘焙厨房,改由“中央厨房”集中配送,降低了房租及人工成本。因此,PRO店将成为奈雪未来的门店主力店型。
招股书数据显示,奈雪计划于今明两年主要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分别开设300-350间奈雪茶饮店,其中PRO店规划占比70%。未来两年奈雪新开门店投资总额将达到9.1亿元。
▲奈雪近期新增门店(红框内疑为内部测试编号所致,不做考量)
而从奈雪近期新增门店来看,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开设的基本都是PRO店。有报道称奈雪在新一线城市尝试做“插旗”的动作,因此新一线城市数量看会更多,但不意味着会走下沉路线,暂时也不会考虑做加盟。
PRO店型、二线以上城市“插旗”,不考虑加盟,奈雪势必要依赖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看不看好它,还得看奈雪的拓张成效。
进入了资本市场,故事就变成另一个故事。
奈雪的茶上市前后所呈现出的一系列转型方向,有着比较明显的更符合资本喜好的味道:迫于资本压力,做出一些转型。
奈雪的茶曾以200~400平米的大店模式为主要竞争点,而在2020年11月,奈雪的茶推出了面积不超过150平的PRO门店。同样被视为向资本妥协注脚之一的,还有软欧包。
奈雪的茶自创立以来就以现场制作的软欧包为主要卖点,以软欧包为首的奈雪现制烘焙品,在茶饮烘焙品市场的份额超过20%位居第一。而在PRO门店中,“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烘焙品,取代了原本的现制烘焙品。
反观没有上市的喜茶,早前喜茶被传出即将获得新一轮融资,估值从去年的约160亿元,直接翻了3倍多,达到600亿元。这一估值达到了目前新式茶饮行业的最高数字,同时也是奈雪估值的两倍。
从个整行业来看,喜茶、蜜雪冰城陆续刷新估值纪录,奈雪上市,无疑释放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行业正在往高度集中的方向发展,头部品牌的优势不断被巩固,未来给中小品牌以及个体商家的生存空间或将更小。
而接力第二棒上市的品牌,或将茶饮行业带入一个新的阶段。
标签: 奈雪上市首日破发